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在官场”,这样的一个发现,既让人感到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感到意外,是因为它超出了一般的常识,通常人们都认为最大的高学历群体应该在学校和科研机构,而不可能在官场;说它又在情理之中,是除了近年来一些高学历人才热衷进入官员队伍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高学历成为官员升迁的一个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做人     
虽然中国人的读书现状不容乐观,但关于读书的话题却是常谈不衰。在读书的境界方面,人们一向推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三个层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说揭示了读书做学问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和达到的不同境界,描绘了读书学习由"必然王国"逐渐进入"自由王国",最终得以大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心穷     
股神巴菲特是世界有名的巨富,而他的小儿子却没有子承父业,按照自己的爱好,成了一名音乐人。前不久小巴做客央视财经频道,与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和观众进行交流。从节目现场的问答来看,让中国的企业家和观众们不能理解、反复纠缠的一个问题是,你父亲那么有钱,你为什么还要选择搞艺术?  相似文献   
14.
知耻近乎勇     
文雨 《甘肃教育》2009,(22):1-1
多年来,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总是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其中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所实施的教育,与人的思想、情感脱节,与人的内在道德需求脱节,外在的空泛的说教,使得学校的道德教育变成了人人耳熟能详的一个个概念,谁都知道,谁都会说,  相似文献   
15.
学并痛苦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习离快乐越来越远,以至于我们连快乐的背影都看不见了。在某些时候,比如在高考前的无数个日日夜夜,不知有多少个无助的灵魂在忍受着无以复加的煎熬,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文雨 《甘肃教育》2009,(12):1-1
每年高考来临之际,人的心绪总是难以平静,不管和你有关还是无关,都会受到它的影响。今年也不例外:先是重庆万人弃考,引得舆论沸沸扬扬;后又出了罗彩霞被人顶替上学案,举国瞩目;接着又是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同声质疑,备受关注,使高考来临之前的紧张气氛陡然加剧。各种媒体对这些事件作出的分析和评论,早已连篇累牍,  相似文献   
17.
文雨 《甘肃教育》2010,(16):1-1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了5项要求。其中第一项就特别强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  相似文献   
18.
年终于过完了,在喧闹中冷清,冷清中喧闹,前前后后一个多月才算消停下来。年是生长在土地上的,农耕文化的式微,让现在的年看上去多多少少有点矫情,缺少了实质的内核,剩下的多是形式和皮毛了。就是这些形式和皮毛,也没有多少是令人轻松愉快的,有的甚至早已变了味。就说过年回家吧,已经成了举世瞩目的一场大迁徙,长途奔波的艰难困苦,无奈悲情,让许多人望而生畏。即便  相似文献   
19.
文雨 《甘肃教育》2009,(19):1-1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一项政策的制定,一个决策的出台,本应慎之又慎,不说完全符合实际,至少也得有八成以上的可行性。但在现实中,由部门利益和长官意志操控的一些政策规定的出台,往往体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有些甚至赤裸裸地沦为本部门或某些利益集团利益合法化的工具,因而也就必然遭到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从而在强大的民意和舆论面前显露尴尬,进退失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年一度高考时间的临近,全社会对高考的关注也日甚一日。近年来,打“高考牌”已成为众多媒体吸引读者眼球、扩大自身影响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媒体对高考的不恰当宣传和炒作,已偏离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对学校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对考生和家长形成了一种误导,也使正常的考试招生工作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时下一些媒体已经开始了对高校保送生的炒作,并引发了学校之间的攀比和竞争,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回首以往,一些媒体对高考的宣传和炒作,使我们恍如置身于封建科举时代:版面到处充斥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