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国两制”是最能代表邓小平理论特色的构想,自八十年代初形成至今,已经在实践中充分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指导作用,其意义在于:有力地推动了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必将继续有力地推动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必将对维护亚太地区及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英梅 《甘肃教育》2003,(11):30-30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没有兴趣,任凭天赋再好,也是学不好英语的。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叙事性作品的大团圆结局,可以梳理出广义用法、狭义用法和中间义用法。大团圆背后深藏着浓厚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中和为美的理想追求,温柔敦厚的批评标准,提倡道德教化、政治教化的艺术功能观。经过辩证分析发现,所有这些都具有优劣二重性。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能否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问题,我想着重分析两种观点。我同这两种观点的分歧,并不在于外因能否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问题上,而是在于能否把外因的作用夸大到与内因等同的地位,尤其在于对具体事物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方法上。我认为,一些外因论者之所以混淆甚至颠倒内外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就是因为没有从具体分析矛盾的层次结构出发来规范和把握事物矛盾运动中的内外因关系,结果把本来不属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入知识信息,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间联系的主要途径。许多卓有成绩的教师无不十分重视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寻求提问的时机、启发点。他们问得少而精,问得活,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类提问往往具有明显的启发性,在抓住重点、分散并突破难点的教学中,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方面,以及在发展学生的心智、口头表达能力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等方面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优化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一…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现有可生存系统中缺乏对系统生存态势的事前识别和事后预测,提出一种可生存系统生存态势的可识别性模型.首先,基于Ward方法将生存态势数据聚类为不同服务等级的生存簇,然后利用消错决策方法对生存态势数据所属簇进行分类和识别,实现系统生存态势的事前识别;其次,利用差分生存态势数据生成平稳预测序列,构建ARIMA模型并通过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校验模型的平稳性、随机性和可逆性指标;最后,通过模糊粒子和SVR模型的残差修正实现生存态势的事后预测识别.仿真实验表明,模型的事前评估模块相较于传统决策方法不仅可对生存态势数据进行聚类和服务等级识别,还可对非法用户进行识别;模型通过对异常态势次数的预测与残差修正,有效实现对可生存系统生存态势的事后预测.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巾,中小学课堂中偏见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见,往往影响教师的正确判断,影响其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成为教师认知偏见的受害者。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的主体,必须克服认知偏见,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浅谈健美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美操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创新是健美操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健美操的新动作不断增加,形式变化多样,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一方面,哲学世界观对于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美学学科的具体研究也反转过来充实和丰$哲学的内涵,而具体学科的深入开掘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和突破哲学的原有框架。从审美活动和美学研究的地位,从美学研究的对象的角度,以及对某些基本问题例如本体论问题的认识上,都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新的环境和市场要求,促使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随着中国软件企业的不断成熟,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软件企业不再是仅仅需要程序员的软件作坊,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发展我国软件产业的迫切需要,创新是势在必行的。探讨了在虚拟企业环境下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为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