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针对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方法中的三维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方法,分析其特点及自动并行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网格环境的自动并行化模型.该模型可以自动分析识别串行程序中潜在的并行性,自动完成串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PSDM)程序的分割、并行重构和调度,最终生成串行PSDM程序的并行化源代码.  相似文献   
12.
话语、权力和主体--关于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柯的话语理论,权力的多种运作方式体现得最明显、但也最难识别听地方就是话语,话语构成了一般的文化实践的基础部分。话语传播着权力的影响,在整个现代社会体系中,它们是权力的替代品。权力关系在生产真理的话语的时候执行了权利规则。“话语”的使用促使文学批语远离了传统对“意义”的追问,它使我们从方法问题转移到对功能的描述上,尤其是转向主体如何在社会话语和制度中被产生以及主体如何成为“主体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梁鸿 《天津教育》2020,(1):161-16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新创设生活化情境,根据教学内容提问以及播放课件、开展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后,其学习动机也会提高,进而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表明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个人评价问卷(PEI)对144名不同专业、学历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个人自我意识的调查和分析比较,其中有师专体育生(N1=55名),体院学科生(N2=69名),所得结论是:体院学科生自我意识整体水平不如师专体育生,其参加体育活动,同人们交谈的活动应予以高度重视.建议师专在教学中应强化体育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机,以利其自我意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位职业的文学批评者,在当代,最突出的感受可能就是精神的无力感。1980年代的文学批评既具有建构新的文学价值标准的功能,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批评与文化批评,能够产生社会影响力。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不但很难产生社会功能,就是对时代文学和文化本身,我们也很难给出恰切的判断,同时,对自己的生活与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也充满怀疑。我们这一代学人往往被称为"学院派"和"学院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是王泉根的新著,获得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该书"史、论、评"紧密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透视、文学史研究和作家个案研究、纵向的深入分析和横向的对比分析有机相联,多视角、多层次地审视了中国儿童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内在机制和历史发展轨迹,及其发展的趋向和美学嬗变.显示出作者的理论研究的功力和体系建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话语、权力和主体——关于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柯的话语理论 ,权力的多种运作方式体现得最明显、但也最难识别的地方就是话语 ,话语构成了一般的文化实践的基础部分。话语传播着权力的影响 ,在整个现代社会体系中 ,它们是权力的替代品。权力关系在生产真理的话语的时候执行了权利规则。“话语”的使用促使文学批评远离了传统对“意义”的追问 ,它使我们从方法问题转移到对功能的描述上 ,尤其是转向主体如何在社会话语和制度中被产生以及主体如何成为“主体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高素质人才上,我们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梁庄》出版之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你为什么要去做梁庄的调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从城市回到乡村,去调查梁庄的生存?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又从梁庄出发,再到城市去找寻梁庄打工者的轨迹? 每当此时,我也总是很迷茫.是啊,我为什么要回梁庄?为什么要寻找梁庄?仅仅是学术的琐碎、重复和无聊所致吗?仅仅是个人生命的郁结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够确切,没有那么具体,也没有那么显在.那是什么呢?是在想到村庄时,想到"农民""进城农民""打工者""留守儿童"和"新一代打工者"等等那样的名词时,一种莫名的悲伤,一种突然的心悸,一种说不出的羞耻,一种如骨鲠在喉的愤懑,还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梁鸿 《考试周刊》2014,(39):183-184
<正>学校是一块净土,教师是一类洁人,尤其是农村教师,凭着微薄的收入干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无愧社会给予的诸多殊誉。教师清苦,班主任更是如此。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饱尝了酸、甜、苦、辣,现就班主任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谈谈认识。一、农村地区学生本身的问题1.学生对未来不抱太大希望,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是小学或初中毕业就出外打工。理想的缺失直接影响求知欲,对很多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随之产生逃课、缺课、打架、闹事、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