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发实景仿真实验新技术,研制实景仿真实验软件。经过对仿真实验数据、实景化实验场景、实景化动画制作和数据自动测量分析等的研究,解决了仿真实验数据科学性、实验场景的实景化、实景动画、数控动画和仿真实验数据自动测量分析等关键技术,并研发了33项实景仿真动物实验。实景仿真实验有利于提高仿真实验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强大精神支柱,能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教育从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里,一些学生崇洋媚外,民族自卑心理有所滋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尤有必要了。历史教学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的人却认为:利用中国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有可为,至于利用世界史则无能为力。其实,这种把讲外国与讲爱国对立起来的看法,完全是片面的。殊不知在中学生学习了中国史以后,再在世界史教学中通过对比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本文仅以世界古代史为例,  相似文献   
13.
宁波胡女士最近一直被孩子缠着问一个她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她问应该如何跟孩子讲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改变高校学风现状的需要,也是当前高等教育实践对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系,从确立工作重点、遵循客观规律、深化思想教育、激发内在动力、加强制度管理、营造育人氛围六个方面,阐述了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前言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IC)是一种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的新型服务模式,自1992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现以来,备受图书馆界乃至整个图情档界的关注.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其根本特征是全方位向社会提供服务,使其馆藏档案资源为全体公民所共享.近些年我国公共档案馆在建设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档案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公共档案馆"的性能,但对于大多数档案馆,仍然存在公众服务意识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缓、馆藏内容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因此,以提供档案给社会利用为特色和重要特征的公共档案馆在服务创新方面有必要融入IC这种新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成年人看来,做手工是孩子们的游戏,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也更加专注。但是孩子们自己领悟到的东西,似乎更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衔接是话语分析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基于韩礼德对语言衔接的分类,对2008年美国第三次总统电视辩论中两位候选人所使用的其中一种衔接关系--连接--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据比较,探讨了四种连接表达类型的作用以及对讲话效果的影响,并说明在公开演讲和辩论中,合理的使用多样的连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王梦 《科教导刊》2023,(23):10-12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高校建设智慧档案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这对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高校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正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之优势,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将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于智慧档案建设,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点,对高校建设智慧档案馆展开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策略。该研究旨在为加强档案信息智能化、优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辟新思路,为高校建设智慧档案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关于《招魂》的作者及招魂对象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者们或认同前人观点,或举出新的论据,提出新观点,说法众多。其中,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而关于《招魂》中的招魂对象的问题可分为三大类,共十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20.
王梦  武玥 《学周刊C版》2019,(19):192-192
《阿毗达磨俱舍论》被誉为佛教中的八经五论中的五部大论之一,文笔流畅,论述缜密,文采斐然。一千多年前梵文汉译翻译大家玄奘译介到中国之后,影响广泛。本文对《阿毗达磨俱舍论》写作特点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让中印传统文化更广泛、更和谐的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