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略论我国高等学校的战略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的战略目标。是学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全局性、方向性的发展奋斗目标,是对学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性思考。是高校战略规划的核心,具有长期性、模糊性和简洁性的特点。高校战略目标的制定就是对其自身水平和特色定位的反映。  相似文献   
22.
从战略目标看高等学校定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战略目标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具体化,表明学校的发展方向,它的制定就是学校自身定位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平定位和特色定位两个方面。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战略目标的定位出现较为明显的趋同现象,已经与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要协调这种矛盾,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是前提,而政府规划和市场竞争则是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3.
24.
高校筹资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现在我国高等学校都面临着资金上的困难,虽然对公立高校实行了成本分担制度,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民办高校筹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基本上是以学养学。筹资困难和现在我们单纯二元式的高等教育观有很大关系,如果将高等学校看作第三部门的组织,则应当有助于高校筹资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5.
王骥 《高教探索》2008,(1):26-30
公民社会的出现和发展是客观的历史潮流,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都应对健康而合法的公民社会不但加以容纳,而且促其发展。高等教育在公民社会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培养公民、引导文化以及组织中心是其三大功能。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缺失现象,这要求政府转变管理大学之方式,而大学本身则需要重建方能履行其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26.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自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学者高度评价,而从学科性视角审视该书,其对高等教育学内部建制的完善和实践工作者外部需要的满足均有一定边界。未来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需要取法于方法性视角。  相似文献   
27.
第三部门视角下的民办高校筹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第三部门的概念越来越为高等教育界所采用,也为我国的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选取当前民办高校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筹资作为分析的对象,从第三部门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民办高校筹资应具备的特征,并由此来看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
重点大学制度是一项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发展的重要制度。它的价值取向是以社会价值为本位,通过建设重点大学来满足社会需要,但其不合理性是不能把重点大学当成学术组织来建设以及忽视整个高等教育竞争的公平性原则。重点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的转向不在于选择学术价值本位还是社会价值本位,而是要"制造"出两者之间的价值冲突,为此需要重构重点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各方参与力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29.
(第2辑)动态印度高等教育概况Shailaja Neelakantan在《美国高等教育纪事周报》的一篇文章中对印度高等教育做了一个概括,描述了由多数印度大学的教育内容与真实工作之间的差距所带来的问题。总的来说,印度大学中仅有17%的学生学习类似工程学这种职业性的专业。大多数印度教育与老式的英国殖民地体系有关,这种体系是培养官僚主义者的。大学常常被腐化和政治化,同时学生被过早地推入到明确划分的专业教育中,没有机会尝试专业以外的知识学习。如今印度高等教育正在重新定位,朝向有用的职业和更高质量的学习发展。(资料来源:http:∥chronicle.…  相似文献   
30.
课程是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保障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3P教学模型构建理论模型,对18所高校的2049名研究生展开调查分析发现:研究生课程感知、学习方式及学习结果总体较为理想,课程内容满意度有待提升;研究生课程感知对其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并对学习结果存在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建议在研究生教育课程建设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建设理念,凸显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需求;从课程目标、实施、内容、评价四个维度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引导学生采用深层学习方式;推进研究生教育课程治理现代化,重构课程治理空间、落实评课反馈机制、提高学生参与课程治理能力,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