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10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针对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3.
在移动Ad Hoc网络当中路由协议一直是研究的热门方向。传统的AntNet存在算法初期收敛慢和个体盲目性等缺陷,使得它不能很好地作用于实际应用当中。提出一种新的模拟退火和GPS相结合的蚁群路由协议SANet,它将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4.
素质教育≠技能教育——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误区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冬 《体育学刊》2000,(1):60-62
针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现实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化、心理、道德、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等素质教育的全面分析,探讨了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从属关系,论述了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从属关系,论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体育技能教育的局限性及如何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并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为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在理论上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5.
"体育理念"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对“体育理念”一词的用法比较混乱,究其原因是对这一概念及其内涵没有搞清楚。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学的方法对“体育理念”的概念及内涵进行辨析,认为体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体育活动及其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6.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一段时间以来,“道德的滑坡”已成为人们的一个重要话题。传统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它们都在新的形势下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个文明的社会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这样的问题已摆在每个人的面前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一定要以道德的滑坡为  相似文献   
18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访问及灰色系统理论等研完方法,对1985~1994年间的八次重大女子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前10名选手分段成绩的变化作了系统分析。揭示了各分段成绩变化对总成绩的影响及其体力分配的一般态势,指出20~35公里段是影响优秀女子马拉松选手运动成绩的关键段落,进而给出了进行重要段落训练时的量化控制模式,为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和控制重要段落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8.
读 ,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朗读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 ,熏陶情感 ,积累语言词汇等。因此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根据这一精神 ,我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九义”教材第一册 )一课时 ,以读为主 ,以初读→再读→细读→品读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读书实践活动。一、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设疑 :同学们你们知道飞船是什么吗 ?(能在宇宙空间航行的飞行器。)坐在飞船里能看到些什么呢 ?可先采取自由读的形式 ,将课文读准字音 ,再通过小组之间两人互读将课文读通。在此…  相似文献   
189.
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他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他说:其实,这座雕塑原本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其多余的边角去掉而已。 真的,在人生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座雕塑,只要去掉“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人生,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90.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一共写了人物的六次“哭”,其中贾母两次,林黛玉一次,王熙凤一次,贾宝玉一次,“地下侍立之人”一次。不同人不同的“哭”,颇耐人寻味,细细研读咀嚼之余,确实感到了作为文学大师曹雪芹塑造人物时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