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李群玉抒写佛寺风光、与释子交游、咏赞佛祖的诗作30首左右。宣传佛教义理,表达皈依愿望。诗人向佛,以释补儒,其互补特征表现为随机变化、个人本位等等。  相似文献   
32.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一、抠“文眼”——由课题设计主线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33.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应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育人模式,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找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4.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至西晋三百余年间,僧诗可说是一片沉寂。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释子诗作起自东晋的康僧渊。这以后,僧侣们在修持之余,续有所作。至隋为止,有诗存世的释子诗人约40名,诗歌90篇左右。综观这些诗作,教理的宣扬是它最基本的主题,宗教制约,始终是这些  相似文献   
35.
较之中国众多的诗人,齐己的特殊点在于他是一名僧人。禅门制约对僧人来说是思想言行的全面制约。作为自幼脐身佛门的齐己,其创作不可能不受宗教观念的制约。同一题材、同一词语,世俗人士作如此的理解与运用,而诗僧或许渗入了特定的宗教内涵,或作了特定的宗教理解。有鉴于此,本文试从人间佛教思想的角度对齐己诗作一探究。齐己是禅宗比丘,自幼接受禅宗人间佛教思想影响,因此在他的诗中闪烁着人间佛教思想的光芒。戒恶、行善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赵朴初说:“人间佛教主要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相似文献   
36.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至隋代历时六百余年。东晋以来,释子在空门修持之余,间有所作。钦立先生校订、整理编订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较为完备和可信的辑录了释氏诗。本文拟以之为据,对我国僧诗的滥觞及其在南北朝、隋朝的延续和拓展作出概略述评。 僧诗滥觞于东晋列国时期。 东晋列国时期释子诗人计12家,作品33篇。其中两篇为庐山僧人的集体创作。12家中不少是僧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僧,如  相似文献   
37.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具有教育特殊性的系统方案。其建设应当遵循一系列原则方法,笔者所在的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多年,按照"一条主线,双基双技,三级抽考,实践第一"的模式探索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38.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  相似文献   
39.
“讽一劝百”或作“劝百讽一”。《辞源、修订本》释为:“谓以一事讽谏而有劝戒多事之功。”把“劝”释为劝戒”,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从词条来源看,这样解释,恰与原意相径庭。本词条原出《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意思是讽谏的只有一条,而劝诱,怂恿,纵恶却有百项。杨雄具有这样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年青时,敬慕司马相如赋作的弘丽温雅。“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但到晚年,“辍不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