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教师利用简单易取的材料,设计制作的许多教具和实验,效果非常好。由于这些实验取材方便,简单易做,极易流传。大多这样的实验对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师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2.
素质数育观念已经引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考试内容的改革是课程考试改革的核心。藏品管理学课程考试内容的改革主要侧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相似文献   
83.
硬分币容易丢失,放在皮夹里滑来滑去也麻烦。我锯了一节毛竹筒,专门用来“抛角子”。没几天,我发现竹筒里的硬分币少了好多枚。七岁孩子不经父母同意就“偷”钱,这还了得?于是,我把小英喊到身边: “你今天做了什么坏事?”“没有!”“还说没有,竹筒里的钱谁拿的?”“爸爸!”  相似文献   
84.
1905年,实业家张謇创建的南通博物苑,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博物馆。她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程。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其标志之一就是博物馆学术活动的活跃。而在这一时期的博物馆学术活动中,《博物馆研究》于1982年12月出版了创刊号,至2007年11月,《博物馆研究》出刊整整100期。回顾百期的学术发展道路,将更加有助于我们明确认识中国博物馆学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5.
浙江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丹宏  吕军 《科技通报》1998,14(1):22-26
概述了浙江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及其形成原因,并结合国内外实践,就目前该省防治水土流失的原则和措施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6.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处于重大转型时期,建设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湖南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从顶层设计、服务体制与机制、服务职能等方面探讨加强湖南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7.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处于重大转型时期,建设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湖南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从顶层设计、服务体制与机制、服务职能等方面探讨加强湖南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8.
试论博物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军 《中国博物馆》2002,(2):15-19,14
我国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先生提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文博事业也应该实现两个转变:一、实现现代化,从旧的管理模式向现代文博事业转变;二、实现社会化,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向社会充分开放转变。  相似文献   
89.
文章讨论了传统成人教育在当前信息社会中所遇到的挑战,并提出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方法.文章分析、列举了成人英语教育和成人学员的特点、局限性和优势所在,设想并提出了计算机为基础的互动式多媒体教学(CBIMT)方法并对CBIMT的软、硬件的要求和系统运转方式的说明.  相似文献   
90.
工匠精神是中国古代工匠们在长期劳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工作品质和人格特征中国工匠在严苛的工匠制度和地下的社会地位等生存环境下,仍然克勤克俭的努力工作,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