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新的课程标准和大纲相比在许多方面有新的突破,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宗旨,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新的最育最学理念,不仅仅是知识结构、内容编排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课程基本理念和具体目标的变革,实施新课标要吃透精神,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务实求新,改进课程评价,形成正确导向,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反义RNA     
反义RNA是指核苷酸序列与其所调控的RNA序列互补的RNA片断。反义RNA最初在原核生物中发现,后来在真核细胞中也发现有反义RNA系统的存在。反义RNA的发现,为人工控制基因表达提供了一个更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对于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一、反义RNA作用原理反义RNA是通过碱基配对,特异性地与RNA(主要是靶mRNA)结合,由此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质文替变论源于古老的五行说 ,来阐释历史兴衰发展。质文替变论反映了西汉初年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形态 ,也具有现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爱国主义的前提是对民族历史化的认同,因此,历史化认同是民族精神的承接面,否则民族精神因缺乏民族特质的整合,而泛化成人类共有的优点,无由彰显“民族”的精神。实际上,离开历史教育.民族精神就没有根植之处;离开历史教育,民族精神的培育就会因为缺少民族的历史化认同这个基本承接面而难有实效。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教育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人类基因图破译引发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基因图的破译对于人类认识自己,提高治病防腐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一成就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棘手的伦理学和社会学难题。  相似文献   
16.
叶适通过对儒家一些经典财政思想的怀疑和批判,阐明了理财与聚敛异,为“理财”正名和为财政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重新定位。大胆怀疑和否定了儒家所标榜的理想中正的什一税,阐明了税率的灵活性、可变性原则。同时,虽然肯定了量入为出是财政平衡的基本原则,但他首次对财政收入来源和结构加以重视和分析,并开始接触到物价变动对财政收支具有重要影响等重大财政理论。叶适这些崭新的财政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尤其是财政思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撰述所建构的主观历史图景是客观历史存在在当下的理性化的表现形式。由于客观历史存在已经在时间流失中永远逝去不可能被最终还原,所以主观历史图景必然具有主观创造性。这种主观创造要将一定的秩序引入主观历史图景,这一过程同时就是在主观历史图景中对客观历史事实赋予当下意义的过程。并且,经过转换的意义还要被内化到当下的社会秩序当中去。  相似文献   
18.
古代历史表明腐败导致人亡政息是一条规律《周易·既济》爻辞说:"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说的是君子总是想着可能要发生的祸害,事先做出有效的防范。从治国安邦的角度看,腐败就是国家之大患,应时常预防和治理。虽然每个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但都与腐败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表明,腐败导致人亡政息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私有制出现后,腐败就有了产生的条件和  相似文献   
19.
孟子在唐宋时期社会和文化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在宋代以前的社会和文化地位与先秦诸子无异,处于不著不察状态.唐中期孟子开始受到思想和社会的尊崇,宋代完成了《孟子》由"子"升"经"、孟子本人入孔庙配享成"圣"的全面升格.与此同时,形成了与"尊孟"并行的"非孟"思潮.孟子升降沉浮,与唐宋时期儒学更新的文化运动和孟子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是否合宜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1999年4月,当白寿彝总主编12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教授发来贺信。贺信说:“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经验,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痛。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新的总结。这对我们推进今天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江泽民同志还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号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