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虚拟仿真技术是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科技的基础上,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更高级的仿真技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背景,从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方法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132.
正进入三年级,语文老师就会面临一个头疼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我现在这个班级是从一年级带起的,说起来应该对学生很了解,作文教学应该比起新接手一个三年级班要好教学些,可事实上,作文教学还是一件让我头疼的事情。为什么语文老师总会头疼于"作文"?我想主要有三点:一是作文表达需要运用的语文技巧、语文能力比较全面,是学生面对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二是作文表达需要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对于不怎么会集中精神学习的孩子是一个挑战,甚至是一个坎;三是作文表达需要一定的技巧,看着几个字要变出  相似文献   
133.
模拟电路是物理学相关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实践操作相对比较复杂,因此,要扎实地学好这门课,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比较严峻的考验。尤其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模拟电路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变革着.作为这门学科的专业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电路分析计算能力、读图识别判  相似文献   
134.
图式是读者以前获得的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抽象的知识框架,是“背景知识”或“先存知识”。本文通过对图式理论,图式类型和阅读模式的逐一介绍和阐述,就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5.
今胡风先生已逝世二十多年,宋代苏轼怀念亡妻时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胡风先生逝世已是多年了,更叫人去思量、去难忘。我们作为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怀念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拿起手中的笔去纪念他弘扬他,让其精  相似文献   
136.
作文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学生听”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拓宽习作的评价渠道,增进生生之间的习作信息交流,达到以评促学、评学互长的目的;改进评价模式,加强习作评价方式、方法上的创新,使习作评价主动化、游戏化,让学生愿写、想写、期待写,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7.
随着社会与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本研究为探寻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调查获取227份有效问卷,了解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情况和严重程度,然后测度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分值,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称、科研压力满意度、月收入和高校制度公平性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越低、科研压力越大、月收入越低以及高校制度越不公平,将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加剧;职称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建议高校合理安排科研工作量和考核制度,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并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公平性,从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促进高校教师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138.
沈丹 《班主任之友》2022,(11):39-40
<正>傍晚六点,我又接到小誉家长的电话了,说孩子没有接到。小誉是学校女足队的成员,每天下午三点统一由外聘教练带队训练,放学也不随班级一起。“小誉爸爸,那我联系教练问一问。”“沈老师,教练电话一直不接。我发微信他们也没有回复。”家长显得有些着急,放学已经一个小时了,  相似文献   
139.
沈丹 《班主任之友》2022,(Z1):103-104
<正>在教育工作中谈起“推一把”,每个老师都会觉得自己有心得。就像故事中的竞选,在学生犹豫的当口,老师“推一把”,帮助这个孩子勇敢竞选,参与了这次活动。从老师的角度,或是家长的角度,都会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老师与家长都认为,抓住机会,展示锻炼,这才是身为学生应该的。有时,“推一把”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成长或是有收获,因为能够被老师关注,想要去“推一把”的孩子本身也一定是有优势的,是老师关注的对象。但是,仅从老师个人的角度出发,一味地“推”是不是合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