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考试在我国源远流长,以奉行儒家经典和“学而优则仕”为核心的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集文化、教育、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基本制度。该制度始于汉代止于1905年,在长达1300年的时间里一直主宰着中国的士人命运和文风时尚。中国的近代考试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侧重点已不在直接选拔官吏而在通过教育培养人才,考试内容也不是经典儒学而是近代新学。但由于科举  相似文献   
82.
时代精神与教育观念王冀生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系统,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一是思想观念,主要是反映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适应的教育目的和价值观;二是行为规范,主要是规范教育系统内部基本要素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以及相互关系和...  相似文献   
83.
中心城市办学,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目前我国已经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全都集中在中心城市。这里我们所论及的‘一心城市办学”问题,或者人们称之为“新大学运动”,是特指以省直辖的地、市一级的、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起中心作用的城市投资为主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地指出:‘为了调动各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实行中央、省咱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办学的体制”。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过一步指出:“有条件的经济发达程度较高地区的中心城市办学,由中央和省两…  相似文献   
84.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现在一些学校正在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国家教委高教二司准备明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教育思想讨论会,以此来推动教育改革,把教育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今天,我结合介绍近几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情况,提出有关教育思想的问题,跟同志们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85.
学校、社会、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地位、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学校、社会、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地位、作用王冀生学校、社会、政府是构成高等教育体制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社会。政府在高等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改革高等教育体制的重要依据。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86.
高等职业院校仍属于大学的范畴,而大学的性质是它的文化性,办好学校的关键是要全面加强大学的文化建设,大学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超越功利的独立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87.
以人为本 祟尚学术 持续发展 走向世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时代强烈呼唤大学创新,追求一流,追求卓越。然而,真正的一流和卓越从来都蕴藏着深厚而独特的哲学理念。在当代,这个深厚而独特的现代大学哲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祟尚学术,持续发展,走向世界”。“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应当确立的教育哲学观;“祟尚学术”是现代大学生机和活力之所在;“持续发展”是现代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根本方向;“走向世界”是全球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8.
当前,在我国大学办学中需要着重倡导的主要精神是:“以人为本”的育人精神;“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引导社会”的独立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9.
建立教育评估的社会中介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教育评估的社会中介组织王冀生在我国,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是从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开始的。1990年10月,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开始走向...  相似文献   
90.
通识为本专识为末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识为本,专识为末”,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一句名言。1941年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精辟地指出:“今人言教者,动称通与专之二原则。故一则曰大学生应有通识,又应有专识,再则曰大学卒业之人应为一通才,亦应为一专家,故在大学期间之准备,应为通专并重。此论固甚,然有不尽妥者,亦有未易行者”。“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