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钱理群 《课外阅读》2011,(22):28-29
做学生做了这么多年,你是否想过一个有趣的问题:从小学到大学,你有没有上过让你终生难忘的一堂课?如果没有那么一堂课让你动心的话,你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算是白过了。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三堂"绝"课,或许我们能从中体味到大学课堂的乐趣和人生应有的目标。第一堂课是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教授开设的《文选》课。刘老先生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有一天,他讲  相似文献   
92.
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养,只有当知识渗透到一个人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应从抓阅读开始,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主要的生活方式、生命存在方式;通过文化的传承。进行意义的引导,学生在意义的追寻中实现自己,完成从自然人到文化人、由自在的人到自为的人的精神蜕变。这是在教育中成长的本质。喜欢思考“大”的问题,包括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中学生思维的一个特点,应该竭力保护和引导。  相似文献   
93.
如果把讨论再深入一步,就会注意到,像《正在发育》这样的“调侃式的写作”并不是个别的。近年出现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些比较敏感的、有才气的中小学生写的作品,大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调  相似文献   
94.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一本学术专著竟唤起了自己童年的阅读记忆,唤起了“对一切已经逝去和尚未到来的美好事物的温柔感觉”(作者语),这真是一个美妙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95.
《伍子胥》是一篇运思式的诗化小说,歌德的思想观念广泛地渗透于其中,充满了“变”与“断念”的思想;语言是《伍子胥》艺术创造的核心问题,是冯至在留德期间追求现代纯净语言的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96.
世纪老人、文学大师巴金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说得多么好啊!我们要说的话——杰作(名著)的意义,读文学名著的目的,以及怎样去读……都在里面了。但要真正懂得它,却要根本改变我们固有的文学观念、读书的目的、阅读方式,以至我们的思  相似文献   
97.
鲁迅是一位文章大家,大概因此,经常有年轻人向他请教文章应该怎么写,于是鲁迅写了一篇文章来回答,题目却是“不应该那么写”,介绍了一位苏联文学评论家的主张:“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家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  相似文献   
98.
<正>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是2008年中国乃至世界的两件大事。2008年在中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将留下印记。而其中最大的亮点有两个:一是志愿者的表现,二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正是通过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中国的志愿者与年  相似文献   
99.
黎明的感觉     
在作家的笔下,早晨是清新,早晨是希望,早晨的阳光“金灿灿的很有质感”。这里所收的三篇作品,艺术风格迥异,表现手法不同,但都抓住这一特定时空中的种种体验,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思索。  相似文献   
100.
去看一部电影,叫做《城市乡巴佬》。这个电影在美周、台湾都很卖座。是讲一些城里人,为了尝一尝做牛仔的浪漫滋味,相约一起到牧场上去度假,骑骑马,赶赶牛,放下城市里的恼人生活,体会牛仔们奔驰于旷野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