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103篇
科学研究   167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175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69年   2篇
  1964年   2篇
  1887年   3篇
  1866年   2篇
  1865年   4篇
  183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Several studies concluded that deep reflection is infrequently reached in student portfolios. An explanation for these disappointing conclusions might be that motivation for portfolio reflection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reflec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for using digital portfolios and reflection. Participants were 156 eleventh-grade students in secondary education, whose motivation for composing a digital portfolio was measured by the motivation part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Portfolios of 37 of the 156 students were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amount and nature of reflection by means of a coding scheme based on Mezirow's model of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On average, one-fifth (19.5%) of the paragraphs in a portfolio contained reflection, and paragraphs with deep reflection were hardly found (0.8%). It was concluded that motivation for composing a portfolio was fair, but not related to the amount and nature of reflection. This exploratory study gives rise to further research into factors that might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portfolio reflection.  相似文献   
62.
63.
64.
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决定因素的定量分析——以湖北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段鹏  肖德  赵汉华 《体育科学》2007,27(5):36-40
对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分类,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统计、计量分析方法,深入分析每类体育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及与决定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除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等主观因素外,学生年生活费用水平、课程压力大小、性别是影响学生体育实物消费的主要客观因素;学生年生活费用水平、性别是影响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主要客观因素;学生来源是影响学生体育劳务消费的主要客观因素。这对更深刻地认识体育消费行为、预测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支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面对当代科技革命的挑战,党和国家了适时的回应,和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毛泽东同志关于“教学民主”、“知行统一”、“少而精”、“启发式”等一系列教学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69.
70.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参加中国足协组织的青少年足球冬训营球员的地域流动性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现阶段球队招募球员受地理因素的限制越来越小;辽宁省的球员向外流动较多;不同的球员交流目的对本土球员培养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大多数球队都很重视外籍球员在球队中的比例,过低或者过高的比例都不利于球队的发展。旨在为青少年足球人才交流的合理进行、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