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0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信息资源管理:当代档案管理之主流范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资源管理是当代档案管理的主流范式,与以往的档案管理范式相比,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式具有自身的特征与优势。本文主要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式的特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式的几种范例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范式的实现途径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中外档案学界关于档案学(理论)范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对档案学范式研究的适用性与生命力、范式的科学定位与范型建构、范式转换与多元呈现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3.
<元典章>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由于该书前无序言、凡例,后少跋语,不注编者姓名,未刊刻印的时间和地点,这对我们研究其具体的编纂情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从<元典章>的有关内容及其它史籍记载的资料中,还是能了解其当时编纂的一点概貌的.  相似文献   
34.
文献纪录片的繁荣带给我们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陆云婷  丁华东 《档案管理》2021,(3):43-45,49
贴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公文现象和公文处理方式,初现于唐朝用作公文改错,后来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地演化出更多的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针对我国古代贴黄制度,介绍其形成缘由及早期内涵,并总结出在贴黄形成与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三种类型的贴黄制度,即奏状贴黄制度、人事贴黄制度以及贺谢表贴黄制度,最后得出三点对于我国古代公文贴黄制度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36.
“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城市记忆工程开展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发展的趋势等方面进行统计调查,旨在阐释“城市记忆工程”的产生及其发展是与社会经济、档案事业发展的大背景分不开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诸多特点既是它的优势又是它深入扩展的局限因素,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些因素,是具体分析“城市记忆工程”与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记忆能量概念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就档案记忆能量问题研究的意义、档案记忆能量的相对优势和档案记忆能量发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38.
2001年10月2日《光明日报》上公布了我国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献电视专题片人选作品,共22部,其中《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使命》、《春秋五十度》、《半个世纪的回响》、《红旗飘飘》、《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共和国摇篮》、《毛泽东与湖南》、《瞿秋白》、《中国特区》等是自1993年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以来的又一批影视文献纪录片的精典之作。这些高品位的文献纪录片作为20世纪的文献笔记和历史备忘录,向我们展示了恢宏的历史,真实、全面、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走过的艰难历程和创造的辉煌业绩,弘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代主旋律,受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欢迎和厚爱。作为一名普通公民,面对电视屏幕上一部又一部感人、奋进的文献纪录片,不禁为我们的时  相似文献   
39.
本文在论述档案记忆理论范式形成和发展、档案记忆理论范式科学进步性的基础上,对档案记忆理论范式的研究纲领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档案记忆理论范式作为档案学研究的新范型,需要我们筹划其研究纲领,"有板有眼"地开展研究,以起到范式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40.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学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学科前景与发展趋 李财富:关于档案学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档案学界有着各种各样的判断,其中有两种比较极端的看法值得关注。一些人认为随着学科间、知识间的进一步交叉与融合,特别是随着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档案学将逐步边缘化,其学科特色将逐步丧失,最终将被其他学科所吞并,此所谓悲观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学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其学科地位将日益显赫,此所谓乐观论。本人以为,对档案学发展前景的预期过于悲观、消极固然不对,盲目乐观、自信也不可取。档案学所依托的对象——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决定了档案学既不会灰头灰脸、走向灭亡,也不会大红大紫、成为显学。档案学是人类社会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实践和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变化是档案学理论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源泉和动力。中外档案学的发展历史证明,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档案工作实践越复杂多样,档案学理论就发展得越快。虽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实施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和开发,但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与生俱来的本质差别并未消失,图书工作、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