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司彦文:父子“打擂”在前线8月8日,湖北抗洪形势骤然严峻,海军派专机将正在湛江南海舰队基层锻炼的200名学员紧急空运回武汉,增援抗洪。8月9日一早,海军记者站司彦文闻讯而动。上午赶往机场临时购票,中午即飞抵武汉。这一天,长江武汉关出现自1954年以来最高水位。8月10日上午,他在汉口龙王庙江堤险段前,参加海军工程学院抢险突击队宣誓仪式。他一眼瞥见在宣誓队伍中的儿子司兵。司兵是海工计算机系一年级学生,作为抢险突击队员,他和他的战友们昼夜驻守在距大堤150米的地方,到8月10日已有20天了。儿子守堤当英雄,为父的采访也要…  相似文献   
22.
1998年夏季,恐怕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一个极不平凡、让人应该记住的季节。作为亲身经历一个大的历史事件的见证人——解放军报记者,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血和汗,记录了一场史所罕见的入水之战。喧嚣了60多天的洪水趋于平静了,但危难时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大堤上一场场与洪魔的生死决战,被洪水吞噬连尸首都未留下却在大水中永生的烈士,在洪水中挤掉了水分、留下的货真价实的军民鱼水深情,以及像江水决口在大地冲出深深沟痕般留给世人冷峻的思考,都会久久地铭刻在人们记忆中,令人心潮难平、热血澎湃。与这场罕见的大洪水一样,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23.
中国记者在国外知名的不多,赵浩生先生是一位。1920年出生,至今仍在写新闻的记者更少,赵浩生先生算一位。敢以“八十年来家国”述说个人人生回忆的记者绝无仅有,赵浩生先生算是唯一。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位记者。赵浩生,1920年11月29日出生于豫、鄂、皖交界的河南省息县,抗战胜利后进入重庆《中央日报》社任记者,采访过国、共双方最重要的高级领导人和一系列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移居美国后,任耶鲁大学教授,同时面向全球中文报纸开辟《海外观察》专栏,作为自由专栏记者采写以海峡两岸重要人物及事件为主的“中国新闻”。中美邦交正常化后,赵…  相似文献   
24.
如果把一场盛会比作繁花似锦的春天,那么作为新闻媒体如何面对一场春天的约会,就必然面对宣传策略的选择、观察姿态的调整,以及吸引受众的呈现考量。选择带有科学共性的,同时又适宜媒体个性的路径,才能让受众领略春天的风景,嗅到春天的芬芳。2012年11月的北京,虽已入冬,却涌动和洋溢着一个大国的浩荡春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胜利召开,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时刻,  相似文献   
25.
走到别人没走到的地方,说出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这样的经历和作品,是每个记者都有的梦想,这是打开范炬炜的新闻词典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6.
毋庸置疑,新闻界风起云涌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行动,是近年来最为壮观的新闻调研、观察和传播的战略行动.中国新闻人用各自的脚步共同勾画出前所未有的一幅新闻地图。然而“走”的目的不只是“走”。“转”的目的也不仅是“转”,  相似文献   
27.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召开,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尤其是要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受到世人瞩目。所以,搞好两个会议的报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8.
受领采访总装某基地“在轨卫星管理室”春节值斑人员的任务后,我着实感到了几许茫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