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清宫里的那些事儿》是一本取材于清宫档案的历史故事集,文章作者皆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学者。书中的内容源自尘封百年的原始档案,与历史的真实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弄编辑这种活儿,弄了快20年了,眼看着前边的道越走越短,后面的路越来越长,检点思绪,最突出的体会就是一个字--"苦".  相似文献   
14.
雍正勾结隆科多把康熙遗诏"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的说法在康熙死后就已传开了,戏曲、话本、民间传说都这样讲,沸沸扬扬200多年.  相似文献   
15.
清代金榜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直是民间百姓津津乐道的人生两大喜事。所谓“金榜”,即明清两代皇家张榜公布科举进士名单的布告。说是“金”榜,其实也还是纸做的,不过重重地染成了金黄色,宣示着朝廷对开科取士网罗人才的重视及彰显着有幸中榜的进士们身份的高贵。金榜有大小之分,大金榜是公开张挂,给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和老百姓们看的,文进士的文榜悬于天安门外长安横街的长安左门(即东门)之外,武进士的武榜则放在长安右门(即西门)之外。小金榜与大金榜内容完全一样,只是尺寸要小得多,是由宫里的奏事处专门呈送给皇帝看的。明清两朝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6.
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帝王之言自然至尊至贵,影视节目中我们看到的高局金殿之上的封建帝王们,举手投足无不威严至极,发号施令又都疾言厉色。偶有皇帝的圣旨被捧出来宣读时,太监们拿声作调的娘娘腔虽有几分滑稽,但一本正经的帝王之言,其肃穆森然之气自不容拂去。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用档案用出了一场官司,这已经是六年前发生的一件事了.然而,这却是<档案法>实施迄今,因利用和引用档案而引发的唯一一起司法案件.出于"对档案法制建设的关心"和"一种沉重的责任感",本文作者冯伯群始终关注着此案,并于三年前撰写过有关本案的报道.有关方面也曾专门组织档案和法律专家,展开过专题讨论.又是三年过去了,可是,于此案中凸现出的一些法律问题,依然看不到解决的迹象.本刊同样出于"对档案法制建设的关心"和"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再次邀请冯伯群同志重撰此文,刊载于此,以期激发起更为广泛的社会责任感,使更多的人关心和重视档案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稍微有点儿年纪的北京人都知道,早年北京玉泉山一带出产一种很有点名气的稻米,人称“京西稻”,因供奉皇家御用,亦称“御稻”。但此稻为康熙皇帝进行科学试验培育出来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康熙一贯重视农业生产,特别是关系国家安危和百姓生活的粮食生产,一直是康熙心里的大事。当时水稻是主要的高产粮食作物,因此康熙对水稻的栽培十分关注。他在皇家园林的丰泽园内播种了几片稻田,从播种、插秧、田间管理,一直到收割,都要亲自过问,而且经常亲自到田间巡视。有一年夏天六月,水稻开始吐穗,康熙下地察看水稻的长势,顺着田埂行走间,忽然看见有一…  相似文献   
19.
3.写实不写虚 论文讲究论,要论出一定的道理.但决不是不着边际、不接触实质性问题的空论.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第一期的<北京档案>上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叫"点击新闻",栏内刊出了一篇题为"档案遗失:‘通化串子案'雪上加霜"的文章,说的是吉林省通化市两位孕妇在同一家医院生产后,由于医院的疏忽,抱回家的却不是自己所生的孩子,20年后问题暴露,两家的父母含辛茹苦抚养了20年的孩子,居然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而自己的亲生骨肉却不知流落谁家,愤怒难当而又尴尬不已的两个家庭把这家医院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