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作业有效性展开论述,先由当前化学作业不能很好地体现有效性引出思考,然后阐述从增加归纳对比型、开放型、探究型、反思型作业等方面来提高化学作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初中美术教学更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倡导提高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等,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之下,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希望能对相关教育界人士有所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3.
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致力于为中国现实教育服务,教师要吃透课程改革的精神,完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克服心中的迷茫。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教学改革奠定了心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
最好的消息     
有一次,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赢得了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  相似文献   
2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知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高于抽象思维,他们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周长,但在生活中对周长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  相似文献   
26.
冯媛媛 《今传媒》2013,(11):126-127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谈话节目成为了备受瞩目的节目类型之一。作为节目灵魂的主持人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女性主持人由于独特的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为我国谈话节目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相对而言,女性主持人更善于关注细节、体味情感,并运用语言等有效途径达到与嘉宾的融洽沟通。  相似文献   
27.
表演艺术与文学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它的认识作用,其次是它的教育作用,再次是它的审美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注重发挥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前,我国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要学习德国等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开发方法,通过职业分析和就业分析,在基础的综合英语平台之上构建特色模块,形成一个"平台+模块"的"多层次模块式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9.
成渝经济区作为中国四大经济区之一,也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对西部及长江中上游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指出四川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准四川体育产业的定位与发展规划,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相关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0.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案例:《大学校园为何弥漫“就业恐慌”》(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4日)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上周联合实施的调查(3747人参加),57.9%的正在求职的受访承认自己存在就业恐慌,50.2%的人用“担心”描述自己找工作时的心情,44.7%的人选择了“焦虑”,还有22.0%的人认为“太难了”,只有12.5%的人“信心十足”,对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很有把握。调查结果表明,不管是个人体验、同学交流,还是媒体报道,都使大学生对自己饭碗的预期更加现实甚至悲观。61.1%的受访通过个人体验认识到就业的严峻现实,而这个发现明显使他们远离了原来的无忧无虑。在谈到离开校园时,他们越来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躁不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