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4月7日,北京市档案学会和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纪念八千麻袋事件九十周年座谈会"。会上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德俊教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秦国经研究馆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牛创平研究馆员、北京市档案学会理事李松龄、《北京晚报》资深记者刘一达先后发言。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刘国能先生对座谈会的召开给予高度评价,对几位同志的发言进行了总结点评,并分析了"八千麻袋事件"成因的社会根源,强调要时刻敲响确保档案安全的警钟。  相似文献   
32.
同志们:北京市档案工作会议今天隆重地在这里举行。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及其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体现了对档案事业的关心和重视。我能有机会出席这次会议,听听市领导同志的讲话,会会市各级档案部门的同行和朋友,感到很高兴。  相似文献   
33.
国家档案局的成立是中国档案事业的里程碑。本文在国家档案局成立60周年之际,全面回顾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从领导管理体制、档案室和国家档案事业体系三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我国档案事业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在国际上也属唯一。  相似文献   
34.
国家档案是国家各项事业的记录,有了档案就会有档案工作,然而,形成国家档案事业体系,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档案事业体系,最终在新中国建成,令世人瞩目。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和其间的一些人和事,我们不能不为之感叹和自豪。  相似文献   
35.
参加今天论坛很高兴.能同本市本省的,还有毗邻江西几个地、市档案部门的负责同志、档案方面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研讨、谈论档案工作如何为城市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档案如何为民生服务;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人员队伍这样几个问题,机会难得,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6.
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档案事业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总结、分析近半个世纪关于档案工作规律研究的情况和经验,提出关于规律的理念以及普遍规律、特殊规律,并列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论述按规律办事的必要性和怎样按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37.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档案与建设》二十而立,实在令人高兴,为之祝贺。  相似文献   
38.
在 纪念 中央 档 案馆 成立 45周年 , 国家 档案 局 成 立50周 年 的 日 子 里 ,作 为 一 个 老 档 案 ,抚 今 追 昔 ,感 慨 万千。 自 然会 想到 那 些开 创新 中 国档 案事 业 的前 辈 ,那 些在档 案 事业 上有 所 发现 ,有 所创 造,有所 发 明者 ,那 些 在平凡 工 作岗 位上  相似文献   
39.
关于档案价值的分期——档案鉴定工作及其改革(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能 《中国档案》2005,(10):14-15
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制订有档案保管期限 表。20世纪50年代,美联邦政府制定《永久文件鉴定指 南》之后,国家档案与文件署根据联邦文件法的授权,制 定有指导各联邦机关对临时性文件进行鉴定和销毁的 通用文件保管期限表。它包括许多部分,每一个部分对 每一种类型文件的处置作出决定,形成相对独立的文件 处置期限表。目前这样的通用文件保管期限表有23个。 此外,各联邦机关、各州、企业和大学都制定有本机关单 位使用的文件档案保管期限表。这种表,由本机关的文 件档案鉴定工作委员会根据鉴定标准制定,报国家档案 与文件署批准后生效。各个国家的保管期限档次,保期  相似文献   
40.
今年7月21日是曾三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无限地思念和崇敬。曾三是一部“书”,一部近半个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历史,一部人生哲学,一部档案学术思想论著。我读着他,接受他的教诲和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