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本文从TBL本身、课程特征两个维度,对TBL应用于高职经贸类课程的实践型教学范式进行于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2.
传授知识、提高智力、培养个性是教学的三个主要任务。明确它们与创造的关系是创造教育的首要的理论问题。知识、智力、个性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知识是创造的基础,智力是创造的前提,个性是创造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03.
分层教学中的目标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极受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学关注的分层教学,在其概念、教学目标和分层标准几方面理论及实践上尚存在问题。反思与研究分层教学发现,分层教学是一种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目标“长善”与“救失”辨证统一;为适应时代要求分层标准亟需客观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4.
《德育美学观》:一种德育精神的寻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美学观》:一种德育精神的寻找刘文霞檀传宝博士的专著《德育美学观》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作为该社“中国中青年学者教育学术文库”的第一本郑重推出。这是一本颇有思想深度和理论力度的学术精品,它代表了中国当代教育学界一直在努力进行的三种理论追求。首先,《德...  相似文献   
105.
长期存在于德育中的主要问题是:抽象、空洞、形式、无效。具体表现为:第一,德育目标抽象,过于口号化和理想化。第二,德育内容单一、枯燥,政治性过强。第三,德育方法重强制与灌输,忽略引导、体验与身体力行;重形式和运动,轻平时、持久与小事。第四,德育评价空洞、千篇一律。其结  相似文献   
106.
刘文霞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8):52-53,89
传统的数字实验教学方式已经滞后于社会技术的发展,因此新型可编程器件+EDA软件+硬件描述语言的现代数字设计方法被提出,将它应用于数字逻辑实验教学中。介绍EDA技术及其在数字逻辑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并通过实例介绍如将EDA技术用于数字逻辑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7.
同学们知道在初中阶段非负数(即大于等于零的数)用代数式表示有三种形式:①|a|≥0;②b^2≥0;③√c≥0(c≥0).由此不难得到非负数有如下一些重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8.
刘文霞 《兰台世界》2012,(25):41-42
一、太极拳的几种起源太极拳古时又称"长拳"、"软手"、"棉圈"或"十三势",是一种强调运动者依靠体内外间协调平衡、松紧有持、阴阳同济的体育运动形式,其中"太极"一词源自于《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的意思。古人认为,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而其反映出来的周期性规律就是太极原理,也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万物乃至无穷"[1]82。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可谓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简而言之,大概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庭和王宗岳等几种各自相异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9.
教师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在教育领域中,它既包含着与其他类型教育相同的、共性的教学方法,也包含着在其自身范围内具有特定内容的、个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教育领域中,它既有教师教育系统内部共性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层次教师教育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而体现出个性的教学方法。示范性是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个性的突出特点之一。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与反思性教学法从蕴含内容、表现方式等不同视角,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0.
在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蕴涵着非常完备的道德理念,而在儒家思想中更是包涵着许多优秀的师德传统。现代教师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以道德为主题的职业,其道德境界的修炼与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于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与感化。因此,在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中客观审视、积极发扬这些传统精华,有助于更好地创建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社会主义师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