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中国古人以特有的视角观照自然万物 ,接受自然万物的启沃 ,积极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途径 ,不断从自然界汲取道德养分 ,以蓄养德性 ,塑造达观的人格。  相似文献   
32.
裴松之《三国志》注不仅在史注内容的拓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且在史注方法的创新方面也有显著的成就。他在注释中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将本传前后文、本传与注文、注文与注文相互参照来辨别历史是非,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33.
诸葛亮以其特有的智慧和人格影响着后人,成为宋朝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话题,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人对诸葛亮的理解又大相径庭,形成丰富多彩的两宋诸葛亮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34.
刘昭为司马彪《续汉书》八志所作的注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的史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在《百官志》注中,刘昭从古书、“奇书”中征引大量的材料以补充原志的不足,并以简单的语言说明注释,阐发自己的见解,集中反映了刘昭史注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35.
《唐鉴》是范祖禹在参与撰写《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完成的一部史论著作。吕祖谦在《唐鉴》问世不及百年后为其作"音注"是古代唯一的一种《唐鉴》注本,对原书中的字词音义、典章制度、史实典故多有发明,堪称范祖禹的"功臣"。  相似文献   
36.
北石窟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庆阳北石窟寺是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它在丝绸之路发展史和佛教东渐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因此 ,有必要对前不久召开的“北石窟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讨论要点和提出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史注的大发展是魏晋南北朝史学多途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史注家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创造出《三国志注》、《史记集解》、《水经注》等史注名作,不仅对后人读史起到桥梁作用,而且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纠正了很多错误,对于后人的文献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8.
陇东地区西靠六盘山,东接子午岭,在古代处于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过渡地带,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既互相衔接又各有特点的历史阶段性。本文从分析各阶段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诸因素入手,探寻陇东开发史的客观进程和规律,为更好地开发陇东资源提供依据。陇东开发史第一期:拓荒时期(距今20万年前—公元前272年)早在距今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镇原姜家湾,寺沟口等处的先民们在陇原大地上打破了沉寂,最早实现了“人猿相揖别”的飞跃,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用简单的…  相似文献   
39.
合本子注是佛教进入中国后出现的一种佛经翻译及注释形式,魏晋南北朝及以后的史注家在传统史书自注的基础上吸收了佛经合本子注的长处,丰富了史书编纂的方法,使自注成为一种重要的史书注释形式,产生了以《洛阳伽蓝记》为代表的自注名作。  相似文献   
40.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叙述了司马迁的家世、家学。个人生平以及编撰《史记》的思想取向,生动地折射了司马迁艰难的心路历程和高远的作史旨趣,是我们正确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