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追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理应成为教育改革所应确立的目标之一。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校长的视角又决定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校长的视角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网的建设,论述了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针对网络版、光盘版和多媒体触摸屏展示三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分别作了论述,重点论述了网络版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人是世界的一个谜,要认识人,必须确立四个伦理维度,即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把握,并在对这四种关系的解答过程中逐渐触摸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独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1]而在以"主知主义"为教育哲学观的"知识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了对知识的注解与记忆过程,完全叛离了教育的生命内涵,缺失了生命的意义。教育应该回归生命本  相似文献   
15.
美感是人对美的一种主观经验。美感过程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感受、体悟、认识过程。审美是心灵的一种解放,美感是一种自由的主观体验。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需要美,艺术活动尤为如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但要挖掘幼儿潜意识中的审美能力,也要引领幼儿去体验并创造不同的美,激发幼儿创作出美的事物形态,并能在自己的想象中表现出来,将教育做"活",用"活"的教育来激发幼儿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音乐教学违背教育规律目前,有许多学校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如现行的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及据此编写的多种版本的音乐教材,无论在内容、体例上,还是在要求上,受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相关影响比较深。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既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各类音乐知识在体例安排上往往成条块分割状态,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同时,封闭、单一、死…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音乐教学违背教育规律 目前,有许多学校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音乐审美教育特点,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专业化倾向。如现行的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及据此编写的多种版本的音乐教材,无论在内容、体例上,还是在要求上,受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相关影响比较深。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高难度,既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各类音乐知识在体例安排上往往成条块分割状态,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同时,封闭、单一、死板,与音乐学科本身的创造性严重相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轻学生参与重教师讲授;轻表现与鉴赏重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8.
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利于促进人的自我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本目标在于全力塑造健康人格、营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环境和发挥群体的整合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支持机制,科学把握心理承受阈限,健全社会奖惩机制,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培育能力,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妓女是常见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形象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真实地再现了她们置身其中的时代特征以及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通过王韬文言小说中的异国妓女形象,可以看到她们在中西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的继承与交融。  相似文献   
20.
教育社会学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分支,作为法国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涂尔干和布迪厄,都把教育作为其社会学重要研究对象。在对大学特征的认识上,涂尔干主要认为大学是理性和反思的场所,而布迪厄则认为大学是分类与区隔的场所。涂尔干与布迪厄对大学特征的不同理解源于,涂尔干侧重于认为大学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而布迪厄侧重于认为大学教育是一种再生产。通过对涂尔干与布迪厄大学特征思想的比较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大学特征的认识,促进对我国大学理性和自主精神的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