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本文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进程切入,回顾了Web1.0和Web2.0时期的发展特征及其在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领域的体现和应用,分别讨论了Web3.0的两大关键技术——NFT和元宇宙是如何重新界定甚至彻底改写了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理念规则和实践路径,并结合对学界前沿观点和业界最新案例的梳理,总结和提炼了Web3.0时代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趋势与愿景。  相似文献   
32.
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目前已经从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发展到延伸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感知范围、强化其判断能力的阶段,在新闻生产、呈现和分发等环节都开展了创新性的实践探索。但是,人工智能的运用也为新闻媒体带来了社会偏见扩散的伦理困境。面对这一挑战,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共同努力,通过技术维度上的“算法核验进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人机耦合”,在消除偏见和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开辟了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3.
新闻信的历史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手抄新闻”。这一格式简单、追求速率的短新闻形式与互联网平台化时代的传播高度契合。Substack等订阅平台的兴起,有效运用了新闻信的便捷形态,汇聚了大量专业记者,向读者和用户及时推送关键信息,这对我国国际传播的实践创新和效能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当今世界格局变乱交织,危险和机遇并存,以“乌卡”(VUCA)为特征的全球风险社会已经到来。全球文化思潮激流涌荡,国际传播南北两极化态势加剧,“全球南方”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中流砥柱。本文以“南方转向”为视角,梳理全球文化新格局演进的趋势和特征,从共建全球社区、共享数智华流和共治数智技术等路径解析全球文化新秩序下国际传播所承担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35.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Ulrich Beck)指出,技术赋权下现代民族国家对稀缺资源的渴求及控制,创造出了大量仅凭单个国家无法应对的风险,其影响则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而扩散。(1)我们正处在一个各种边界逐渐模糊,相互关系难以界定的时代,由此造成了一系列"抗解问题"(wicked problem)的出现,其中既包括全球化所带来的气候变化、生物安全、恐怖主义和烈性瘟疫等风险.  相似文献   
36.
长期以来,西方新闻界把“反常放大”(Amplification of Deviance)、“坏消息才是真正的新闻”(bad news is real news)、“流血才能上头条”(to bleed to lead)等原则奉为圭臬。学界和业界的一些人士据此对中国主流媒体所秉持的“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大加挞伐。但近几年来,一味推崇“负面报道”的思潮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向。在业内颇有影响的西方主流媒体开始重新认识“正面报道”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着手加大“好新闻”(Good News)或“正面报道”(Positive News)生产与传播的力度。  相似文献   
37.
正无论是对于我国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而言,2013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自2003年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推进新闻发布制度至今已整整十年。如果要追溯到外交部1983年正式任命首位新闻发言人,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业已历经三十个春秋。放眼世界,1913年3月,美国白宫在威尔逊总统的倡议下举行定期的新闻发布会。这是世界上首个正式建立的新闻发布制度。威尔逊在任4年共举行了132场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38.
正在社交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通稿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传播生态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如何从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和语态中汲取养分,"反哺"传统媒体并推动其话语创新,成为传媒业界热议的话题。近期新华社为报道"嫦娥三号"探月而推出的"月球车玉兔"集成报道,打通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个平台,实现了主流(官方)、专家(精英)、网民(公众)三个话语体系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国内、国外两个舆论场引发了高度关注,获得积极的回应。分析此次  相似文献   
39.
“人,没法不传播”——美国大学传播学教科书上的引言“谁掌握了传播的入口,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传媒巨头鲁伯特·默多克“传播是文化的核心,它实际上也是整个人类生活的核心”——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了解跨文化传播这门学科的意义和功用,我们可以从上述三段话入手。第一段话揭示的是传播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一种现象:与家人和朋友进行的人际传播,在单位或社区进行的组织传播,以及通过书报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进行的大众传播,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第二段话揭示的是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和传播在世界地缘政治角力中所扮…  相似文献   
40.
江苏广电总台的《南京零距离》曾引领本世纪初风生水起的"民生新闻"大潮,甚至被一些外国学者称之为美国"公民新闻"的中国翻版。对比时下火爆的《非诚勿扰》,尽管孟非形象以及幽默犀利的主持风格一如既往,但前者是在新闻节目中酣畅淋漓地点评民生热点的"愤怒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