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余嘉锡著作《目录学发微》在指出郑樵目录学思想有所缺失的基础上,深入解析要点,并纠正后代学者对其反对空言著述和"类例既分,学术自明"思想的歪曲理解,肯定其本身存在的价值。余嘉锡也因此而受郑樵目录学思想影响,提出目录学贵在真实和注重改革类例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吴维岳,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曾除江阴知县,征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改兵部,出为山东督学副使和江西按察使,后又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一生政绩卓著,交友广泛,精通文学,尤卓于诗,后七子领袖王世贞录其为“广五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叶七子派倡导的复古运动是一场以复古来求新的文学改革和思想解放的运动,而并非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的运动。反台阁、反八股、反理学,复兴正统文学汉唐气象和求真、求情、重视民间文学等作为其破旧立新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构成了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的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阁体是明代前期最主要的文学流派,对其评价却一直有欠客观。从国内学术界对明代台阁体研究的六个方面入手,梳理20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有待于反思和探索的具体问题,是进一步研究台阁体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祭七"丧俗是佛教、道教和社会民俗共同作用的结果,最早的文献记载始自魏晋,在古今的地方志、风俗志以及明清小说作品中多有反映。古代的"祭七"多属于葬前的法事活动,宗教色彩明显;现代的"祭七"多属于葬后的祭礼,更突出对死者的悼念祭奠。如今"祭七"作为重要的民间丧俗,流传广泛且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6.
戴名世传记散文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名世是清代康熙年间著名的古文作家,其传记散文成就尤为突出,提倡文为时著,记录了明末清初丰富的时代人物。戴名世传记文以揄扬忠孝大节为目的,写作手法多样。本文拟就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宋诗的味道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及汉魏古诗发展到唐诗达到极盛,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等一大批著名的诗人诗作.在"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成为各自时代的文学代表.宋诗的地位和价值普遍被忽视,甚至后世还有"宋无诗"的极端说法.其实,从文体创新的角度而言,把宋词视为有宋一代的代表未尝不...  相似文献   
18.
郑善夫的文集版本共有十一种,现存九种。本文对这些版本的刊刻、馆藏情况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比较了各个版本之异同,梳理了其版本源流,并修正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古籍目录中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作为中国世情小说的发轫者,其出版历程具有较强的时代烙印,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回顾《金瓶梅》近百年的出版历史,多种出版样式并存,学术研究持续跟进,名家校注与“金学”普及相得益彰,在传播上呈现出断源—降噪结合、语—图互文、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与海外并行等多重特征。新形势下《金瓶梅》的出版与传播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出版环境,打造优质出版物,寻求多元传播渠道,培育健康的图书市场和高素质的传播受众,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经典在当代传承与传播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