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年前学校组织听课活动,其中最扣人心弦的是一位年轻女教师上的一堂诗歌鉴赏课——李煜的《虞美人》。下课铃声一响,就有"啧啧"赞叹声入耳。女教师时尚的着装,俏皮可爱的面容,声色俱佳、催人泪下的散文诗朗诵,课堂上学生时不时发出的轻笑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们大多说这简直是一堂艺术欣赏课,让人心神俱爽,甚至有教师夸道:"这真是一堂完美的课啊!"众人附和。但这  相似文献   
32.
叶志如 《考试周刊》2012,(84):32-33
唐人奏疏很多,传颂至今的只有魏征、狄仁杰和陆贽几家。魏征是以敢为而被称道的。他的《十思疏》,语言朴素自然、精练鲜明,文风质朴典雅,是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典范之作,理应精析。  相似文献   
33.
踩曲烧酒,需耗费粮食,历有禁止之议。但作为民间饮料及其它用途的酒,又难于禁绝。乾隆时期,因生齿日繁,民食不足,曾多次议行酒禁。这组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中选出的史料,集中反映了南方水稻产区诸省议行查禁踩曲烧酒的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清中叶经济状况参考。  相似文献   
34.
安西提督李绳武为收送进贡准部使臣哈柳等礼品事奏折乾隆十一年五月初二日安西提督臣李绳武谨奏,为奏闻事。窃臣查此次进贡夷使哈柳,从前抵哈送臣马一匹,又哈柳及头目麻木推布、吉里噶郎等各送驻哈加总兵衔副将瑚宝马一匹,当即奏闻,并声明俟该夷等回巢时,臣与加总兵衔副将瑚宝各备礼物。以答其意。等因在案。今该夷使哈柳等于乾隆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抵哈,臣随答哈柳大缎四匹、锦缎一匹、茶八封、荷包二个、鼻烟壶二个、磁钟二对。哈柳向臣亲讨人参一两,又  相似文献   
35.
清代盐场掣盐砝码,例由工部铸造并由户部统一颁行。砝码的规格、分量均有严格规定,任何私铸私用伪砝,均要受到制裁。这组史料,系从馆藏宫中朱批财政类档案中选出,它反映了嘉庆十七年长芦商人如何勾结贪官污吏,贿赂宫中承铸砝码工匠,私行铸造增重砝码,以图偷漏国课,以及案发后追查芦商及有关人员的情况。可供研究清代经济刑律制度参考。  相似文献   
36.
漕粮海运始于元代,明永乐会通河修通以后,即行长运。清沿明旧,但海运还时而实行。道光四年,因南河黄水漫溢,高邮、宝应至清江浦运道浅阻,无法维持漕粮河运的正常进行,故有“借黄济运”之议。然黄沙淤患更为严重,宣宗下诏魏元煜等筹议续行海运,均言“窒碍难行”。再令琦善往查漕船淤阻实况,并接受了户部尚书英和奏请,暂停河运治河,雇用商船海运。现从宫中朱批奏折中选出道光五年筹行海运的部份折件,供研究清中叶漕运史事参考。  相似文献   
37.
光绪二十四年初,京师糕点行业工人,为了改善工作条件和待遇,全行业齐行罢工,立碑要求永远改变行规、行纪。这里发表的几件清民政部档案,记载了这一事件的始末情况。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工人只能依靠行会组织进行活动的时候,京师糕点工人就能够提出每日做工定准时刻,逾时多做必须另加工钱;不准柜上给工人添收学徒,违者予以处治等口号,并将工人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刻于碑碣,永立为照。这充分表现了当时北京工人的觉悟和斗争精神。这几件档案是较有研究价值的工运史料,特予公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1912年元月16日上午11时45分,袁世凯从内阁下朝返回寓所途中,在东安门外丁字街地方,遭到革命党人伏击,因未炸中,免于一死。案发以后,警方四出捕人,革命党人杨禹昌等三人罹难,一时震动京城内外。此案曾在当时《东方杂志》上有过披露,一些知情者后来也曾发表过论述。现将本馆所藏清民政部、京防营务处等全宗内有关档案公布于众,以佐研究之案证。  相似文献   
39.
“嘎布拉”是梵文的音译,藏语称“托巴”,汉语谓“颅器”。是用经过喇嘛占卜选择的死人颅骨制作的碗状法器,或用玉、象牙等制作的鼓状法器,专供喇嘛敬神念经时陈设之用。 从馆藏内务府选办处乾隆四十一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事录中选刊的嘎布拉制作情况史料,记录了从嘎布拉制作的选材,选办处精心成造,到乾隆皇帝亲自审定并陈列于重要寺庙的过程。这些史料,对研究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藏族的文化和风俗,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1910年4月2日,喻云纪、黄复生等人,受同盟会东京机关的派遣,在北京设立守真映相馆作为掩护,并用炸弹袭击清摄政王载沣,事败暴露。此案黄复生、罗世勋及汪兆铭均被判下狱监禁。翌年10月,清廷开放党禁、遂将他们释放。 汪兆铭(号精卫),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被捕后曾写有口供,系研究当时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及汪精卫早年思想之重要史料。此案当时《东方杂志》略有披露。对于民族败类汪精卫的其人其事,历史早有定论,毋庸赘述。现将清廷决定开释汪兆铭等人的有关文件及汪兆铭被捕时之供单一并标注公布,以供研究。汪兆铭供单原存我馆军机处月折包内,系宣纸墨笔书写,长约313.5公分,宽约20.5公分,是清方之过录,非汪之亲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