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图书馆制度和著作权制度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著作权制度和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看出二者历史渊源,析出两种制度的民主价值目标契合、公平品格一致、效益目标吻合.从二者的密切关系中,又能寻觅到图书馆享有著作权豁免的浓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2.
高校图书馆选书决策模式及选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图书馆的选书组织形式,应该是图书馆专业采购人员与本馆“学科馆员”相结合,再吸收部分师生参与的决策模式。对他们所采购的图书,还应专门成立一支合理评价队伍,以科学的标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3.
吉宇宽 《图书馆》2015,(3):27-31
印刷时期的格式出版合同沿用于OA出版,已不能成功解决著作权问题,导致补遗协议功能强化,成为作者保留关键权利的法律工具,这与合同法的原则不符。OA出版中,出版者与作者只有平等、公平地处理著作权转让问题,补遗协议的功能才能得以准确界定,内涵才能得以适当调整,才有利于作者、出版者、图书馆等使用者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24.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根本机构,其倡导与实施的信息资源共享是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率,保障和促进信息资源分配公平与正义,具有公共利益的目标,这都为其共享信息资源著作权侵权开辟免责的路径。著作权范式理论权利弱化与利益分享强调弱化著作权人过分刚性的禁止权,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5.
“十一五”规划期间,党和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进行科学地区分,要求图书馆明确自己的功能和定位,把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摆在突出的位置。图书馆公益性服务模式的准确定位,加之图书馆平衡著作权人与公众利益的专有特性,使其在著作权法中的地位须重新界定,也意味着图书馆分享著作权利益被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6.
吉宇宽 《图书馆》2011,(2):53-55
文献采访是图书馆著作权侵权的源头,预防侵权采访员责无旁贷。预防采购盗版书刊,防止接受捐赠、调拨、交换侵权书刊,预防书刊补遗侵权,预防采购著作权侵权数据库,防止使用数据库侵权,预防采访开放存取的科学数据、期刊等网络信息资源侵权,这些都是采访员维护著作权的职责范畴。  相似文献   
27.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信息传播平台的多样性,为其新媒体阅读服务提供了关键支撑。提供知识点阅读、融合式阅读服务将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模式;复制与传播作品片段成为数字图书馆使用作品的主要形式。数字图书馆只有采取开放式交流、嵌入问题环境、通过密封信道传播服务成果、恪守合理复制准则,才能有效控制著作权侵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图书馆在著作权效益机制中的职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效益机制追求作品的最佳效益,即著作权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都达到最大化状态。图书馆具有维护和调节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特性。因此,图书馆应实现作品的最佳私人效益,维护共有领域、保障公民文化教育权、促进公众正常接近作品进而产生最佳社会效益的职责。  相似文献   
29.
“三网”融合促进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变革,建设新媒体信息资源体系、开展新媒体信息服务,还必然引发著作权最重要的权能——传播权的整合,即重新界定广播权、调整表演权的内涵、增设信息网络传播权.面对新一轮传播权整合,公益性图书馆主张“有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表演权和广播权,将有利于其“适当”分享著作权利益.  相似文献   
30.
知识产权文化是知识产权制度运行的前提,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图书馆是知识产权的中介服务组织,对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在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精神观念、物质文化系统,全面参与和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维护各系统和谐平衡,将有利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