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3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吴万里 《今传媒》2008,(1):52-52
目前我们很多言论均为新闻言论,常常是抓住某个新闻事实进行说理、进行生发,生发得好、有理、有深度,就能给人以启发,否则就属平平,效应比较差了.  相似文献   
82.
言论写作应重在分析,“分析好、大有益”,是至理名言。分析要重在运用两分法,即辩证法,能使人明白事物表象之外看不到的某些哲理与深意。  相似文献   
83.
对于重大宣传战役的报道需要新闻策划,估计现在没有人会否定,但对某些具体报道(指单篇)是否需要提前策划,做到未雨绸缪,我认为同样也是需要的,甚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4.
因为是名人,又因为是篮球运动员出身的名人,报道里常常要提到身高,这非常正常,也吸引人。由于众目睽睽,你报道里不能今天是这个身高,明天又是那个身高,说法要统一(特别是专跑篮球这条线的记者),这应是起码的要求。但恰恰在这点上,从以往直至今天,有些记者写的报道,常常是莫衷一是、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85.
吴万里 《今传媒》2010,(4):66-66
其实,这一命题的讨论已持续很久了,最有名的是围绕1999年美国一记者拍摄的反映苏丹打饥荒的照片展开的。照片内容是苏丹机场一片荒芜的草地上,一只秃鹰正虎视眈眈地盯住一个饿得即将倒下的黑孩子。这幅  相似文献   
86.
吴万里 《今传媒》2010,(7):69-69
平时读报、读新闻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新闻看了付之一笑就完了;有的新闻看一下标题、粗看一下内容就足够了,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有的新闻一定要细看内容,并能  相似文献   
87.
办报,有时是办报人胆识,意识甚至理念的较量,比如同一新闻,一报将其作头版头条处理,以示其重要,另一报却将其放在其他版面报屁股的位置去处理,以示轻视,蔑视或藐视.所以,虽然都登了,但效果是不一样的.莫小看此问题,它常常还是办报人匠心独运、甚至是处理稿件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88.
吴万里 《今传媒》2007,(5):36-36
小时候上语文课,老师常常说不要硬做文章,写不出时不要硬写,此话绝对正确.以此照看目前某些养生版(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不少报纸均有养生版),常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硬做文章.  相似文献   
89.
新民晚报是一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报纸,非常注重社会新闻报道,这是对的,而社会新闻中的大头又是一些案例报道或法治新闻,在这点上我发现晚报编辑很善于作题。排除那种低级庸俗的趣味不谈,他们在作题上还是挺讲究适当的技巧与“噱头”。比如,常常一些一般性的案例报道到他们手里,标题可以作得很吸引人又很客观。  相似文献   
90.
吴万里 《新闻三昧》2006,(10):38-38
上半年到香港珠海书院任教,茶余饭后特别喜欢看《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因为它选择的采访对象都是社会360行里有一定实绩或突出表现的人物,也可谓是新闻人物吧,所以特别能引人注目,加上陈鲁豫采访风格上的清新、夺目、自然,此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使人耳目一新。从新闻的归类看,虽属访谈类节目,但大大超过以往见到的杨澜的“妇女半边天”访谈类节目,甚至上海的“可凡倾听”也不及它有味,这是我的直感。8月31日晚11点多,打开上海电视“纪实”频道,正在播放“鲁豫有约”。陈鲁豫正在采访一位农民发明家,他能自制机器人。这个题材绝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