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传媒在培养公民意识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和保障。在当今社会,传媒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培养和增强全社会的公民意识,传媒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一、关于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32.
广播工作是一个有职称的职业,评职称就要写论文。有些广播工作者工作很出色,也有很多工作成果和体会,但是却视写论文为负担或者不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论文。不能发表论文,不仅影响了职称评定,也不能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成果。本文从一名广播杂志编辑的角度,阐述如何才能写出令编辑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33.
第二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9月7日晚在湖北广电总台演播厅盛大开幕,全球华语广播界的代表见证和经历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魅力主持奖"、"文化交流奖"、"公益贡献奖"、"主题广播大奖"四个类别共20个大奖在晚会上揭晓。  相似文献   
34.
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2011全球华语广播网年度会议暨第二届全球华语广播奖颁奖盛典9月7日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近30家华语广播机构的代表聚会长江之畔,共话华语广  相似文献   
35.
2008年底,任广伟从吉林广电局副局长的岗位走马上任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他怎样完成从行政管理官员到事业单位吉林广播当家人的角色转换?吉林电台近年又有哪些发展?带着这些想法,我们多次表达要采访他的愿望,但都被他婉拒了,“我做的还太少,等我做得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36.
宁黎黎  王珮 《中国广播》2014,(11):F0002-F0002
2014年10月28日。中国广播联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感知中原倾听信阳——全国电台走进信阳”大型采访活动在河南省信阳市启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姜海清。中共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副市长、宣传部部长杨慧中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中国广播联盟秘书长伍劲松主持。为期3天的采访中,来自全国四十多家电台的近百名记者走进许世友将军故里、新县革命博物馆、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美丽乡村郝堂、信阳电子信息产业园、信阳毛尖主产区等地,重温信阳厚重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展示信阳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报道信阳独特的生态、资源、民智优势,以及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37.
金秋十月,2010全国广播电台台长座谈会于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级和14个副省级或省会城市电台的负责人,以及广电总局相关部门领导、中央电台各频率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太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王太华在题为“积极进取,努力开创广播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的讲话中回顾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8.
欧洲和亚洲的媒体市场存在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这就给内容管理和传播推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果双方的广播公司能够通力合作,将大大推动内容生产的品质和效率,对媒体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也大有裨益。来自梵蒂冈、蒙古、意大利、斯里兰卡等国的业界代表和欧洲广播联盟、国际广播电视联盟等组织的负责人结合各自国情和工作实践,探讨了欧亚媒体合作首先要了解彼此的运作模式,通过一些培训或共同制作歌唱节、戏剧节、儿童节目等形式实现欧亚各国媒体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39.
刘逸帆  宁黎黎 《中国广播》2013,(2):33-37,90
忙碌的2012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应约接受《中国广播》杂志专访。"近年来传媒竞争的领域一是内容的多产品形态,一是资源的配置方式。中央电台在王求台长‘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战略思路引领下,五年来走过的就是两个转变之路:内容呈现由电台到传媒机构的转变;资源配置由  相似文献   
40.
创办15年来,《海峡军事漫谈》始终把握舆论导向,讲究宣传策略,同时遵循传播规律,贴近岛内现实,紧紧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大局,采用"三维立体"式多视角评论,多次开展重大对台宣传活动,取得突破性成果,产生较大影响。新形势下《海峡军事漫谈》继续发挥广播入岛落地直接、便捷、稳定的传播优势,结合台网融合的新途径,围绕对台大政方针政策,循循善诱,攻心说理,争取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