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40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8篇
  1962年   17篇
  1961年   1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印度故事在哈萨克文学中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不仅有引人瞩目的古老神话、史诗,而且还有许多优美动人、寓意深刻的民间故事。这些深受印度入民珍爱的民间故事,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扩散到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几则实例,指出印度故事在哈萨克文学中的流传与演变形态,以及对哈萨克民间文学的影响。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文化领域的民间文学更是如此。它总要通过不断吸收和借鉴得以完善和发展。哈萨克民间文学正是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从周边民族吸取和借鉴有益经验而丰富起来的。其中,值得提到的是,…  相似文献   
602.
婵的形象让我们极易联想到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同是在封建礼俗制度下被压抑了人性,两人选择的抗争道路却截然不同。曹七巧采取的是报复,疯狂地向所有人,甚至于向自己的儿女报复。她的目的在于破坏,在破坏中得到一种快慰以麻木自己受伤的灵魂;而婵更多的是一种顺从,甚至自觉地维护,对于自己正常人性的渴求,首先感到不应该的恰恰是她本人。她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难道仅仅是由于所要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吗?我想原因不在这里。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对于文学的态度。施蛰存对文学取一种欣赏的玩味的姿态,即便在后期加了些许社会的内容,他的本意也只在文学本身。张爱玲却不,她想告诉人们更多超越文学本身的东西,为了加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力度,曹七巧的行为越激烈越好,题目“金锁记”那充满象征的寓意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而施蛰存纯文学的态度与眼光,让他有时拒绝关注更多社会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603.
事类     
《事类》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八篇。“事类”就是把事件归类,像《太平御览》就是把事件归类编排的类书。对作者说,把事件归类是一种积累资料的工作。刘勰在这里把事类分成事和言,讲文中引事引言的问题。作者要说明一个意义,引用同类的事来作证,就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作者有了很好的命意,很深的感情,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写得很充实有力,也可能写得很单薄,缺乏力量,这就跟“事类”有关。学问浅薄的人,即使命意很好,感情很深,他把意思说出来时,既不会引用有力的事例,又不会引用经典的话,用来证明他的意思是正确的;他表达感情时,既不会引用感人的事来比拟,又不会引用感人  相似文献   
604.
今年6月25日光明日报第三版以"担任科学进军第一线的任务,而人少、事多、房缺、书乱,图书馆事业存在着危机"为题报导了北京图书馆学专家座谈会的消息。我们对这一标题和说法感到惊异,同时也是完全不能同意的。我们认为:假使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存在着危机的话,那这种危机只能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1)解放后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如解放前一样,仍沿着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进;(2)解放后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倒退了,有摇摇欲坠日趋瓦解垮台之势。  相似文献   
605.
收藏信息     
熊申甫 《收藏》2001,(5):80-81
连环画家丁斌曾逝世,湖北一农户家发现清代手抄本《龙舟谣》,江西省电话卡协会举办联谊会,《古玩保养与修复》一书出版,考古最新发现:万里长城向新疆延伸……  相似文献   
606.
不等式在解物理计算题中的应用马春甫在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有一些习题涉及到计算边界值间题,还有一些习题属于求某个物理量的取值范围问题。解这一类习题时,如用文字分析说明,大多数学生很难叙述清楚;如果不加以分析说明,只列出等式方程解得边界值就做答,则往往很...  相似文献   
607.
议论文要说服人,要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光要有正确的理论,严密的逻辑,还要写得鲜明生动,最好能够具体形象。夹叙夹议和夹喻夹议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一般说来,议论文要是光讲抽象的道理,有时就不容易使人理解,就是理解了,也往往会使人感到枯燥,不容易吸引人,缺乏鲜明生动性。夹叙夹议为什么能够避免达种缺点呢?  相似文献   
608.
物色     
《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这篇讲情景的关系,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外界景物影响人的感情,由感情发为文辞,說明外界景物对于創作的关系。情和景既是密切結合着,所以要“既随物以宛轉”,“亦与心而徘徊”。一方面要貼切地描繪景物情状,一方面也要表达出作者对景物的感情。  相似文献   
609.
丽辞     
《丽辞》是《文心雕龙》第三十五篇,讲对偶的。六朝时候的文章讲究对偶,所以丽辞成为当时注意的问题。对于丽辞,历来有两种相反的见解:一派人主张骈文的,认为只有讲究对偶声律的骈文才算文,那些用散行写成的只是笔,不算文;另一派人认为用散文写成的是古文,古文才是文章的正宗,骈文浮华无实,要加以排斥。刘勰生在崇尚骈文的时代,他的《文心雕龙》就是用骈文写的,但他对于对偶的看法,却是比较公允的。他一方面指出对偶是自然造成  相似文献   
610.
其他历史书的笔法《春秋》以外的历史书的笔法,范围太广,要仔细考究起来,可以对其中著名的每一部历史书作一个专题研究。这里,只能大略地粗浅地谈几点。为了避免重复,类似《春秋》的笔法,这里都不淡了。下面谈谈与《春秋》不同的或继承《春秋》而有所发展的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