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近年来,我国档案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导致现有的"国家模式"无法满足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从循环经济以及目前建设档案资源体系面临的困境和"国家模式"的现状出发,以档案资源公共存储中心为实际的承担者,构建了档案资源体系的循环模式.并分别对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开创档案行政管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共用系统和新建系统两种构建模式,分析了共用系统模式和新建系统模式的特点并进行了对比说明。  相似文献   
13.
张伟斌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214-214,213
本文笔者针对变电站建筑物的不同特点,详细介绍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变电站土建工程中基础的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专家对高等级公路的路面工程,无论是内在质量还是外观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沥青砼路面以其抗磨、耐疲劳、稳定性好的特点日益占据高等级公路柔性路面的大部分市场,并已广泛应用于新建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上.  相似文献   
15.
海尔定律(即斜坡球体论)认为企业既要有止动力(制度管理),又要有牵引力(文化管理)。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处理好人格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关系,让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福建省夏门市东孚学校,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成为福建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并由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东孚模式”为依托形成有特色的生命教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伟斌 《教书育人》2012,(26):50-51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成为福建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并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东孚模式"为依托形成有特色的生命教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末修律是在外力因素的推动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和救亡图存为主要目的一个大规模的法律移植过程,标志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解体。在沈家本的带领下,修订法律馆制定了大量的近代新式法律,但是遭到了礼教派的猛烈攻击,双方的争论焦点是如初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是为“礼法之争”。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生长于一定的文化、经济土壤,它应当是社会中一种比较保守的力量,而不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贸然的法律移植因为缺乏风俗习惯的支持而难以实施,从这个角度看,清末修律的失败是必然。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应该吸取这一历史教训,立足本国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在实践成熟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9.
学校的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它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因此,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它更是一门艺术。作者紧扣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安全、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及学校的整体形象,将求新、善细、瑾严、巧柔、勤实等五个方面巧妙地融入学校管理中,奏出了学校管理的和谐乐章。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正是由于作者深谙管理之妙,才使其所在的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编者希望所有校长都能深入研究学校管理这门艺术,并做一个智慧的管理者,以切实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中,听评课制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实现从听评课到课堂观察的转变。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课堂观察实践模式,观察主体应从"旁观者"走向"观察员";观察对象应从"整体观察"走向"个别观察";观察准备应从心中无谱走向科学量表;观察位置应从"远观式听课"走向"插入式观课";观察内容应从"观察表面"走向"观察实质";观察评议应从"评教"走向"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