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专业是职业院校的灵魂和品牌,能否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能力是否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高职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明晰了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思路和原则,以期为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能够科学设置、理性布局,有效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商标是产品质量的象征和形象的代表,体现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商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商标终极功能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从顺应论角度探析商标翻译的语用顺应性取向,旨在提高品牌名称翻译的质量,实现译名的规范化,增强译名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63.
中学生物课本插图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物课本插图的教学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张耘生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新教材,贯彻教学改革的精神,强调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出发,对教材的编写体系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新教材编写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增加了插图的数量,改变了插图...  相似文献   
64.
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系的必修课“中学生物学教学法”,现更名为“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名称的更改是与内容相适应的。为此,我们研究了“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课教学过程的新体系。 一、从培养教学能力出发,建立教学内容的新体系。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立足生物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引进”普通教学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传意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人际关系学、教育统计学、逻辑学、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学科的理论,加以综合,以发展生物学的教与学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系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也是全面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综合提高课程,具有发展快、实践性强、技艺性高等特点。该体系大致包括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65.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知识文化教学为辅;以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为主,亦熟悉中国文化,并进行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6.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及开发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构建针对行业特点进行分析,以满足企业界对人才的要求为宗旨的"商务英语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文章结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阐述了以职业素养为基础、专业技能为关键、实践运用为主线、核心课程为支撑的职业型课程体系,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项目开发为核心、模拟情景为环境、校企合作为平台、多方考核为动力,双证制度为引导、双师队伍为保障的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67.
张耘 《新闻世界》2013,(4):191-192
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的新闻事业在历经考验中日趋壮大。本文试以此年代党在新闻宣传与发行策略的成功经验为借鉴,为当今媒体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8.
69.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角度看,翻译应遵循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跨语言为交流的三元交际活动:翻译的前提是源语模因复制到目的语为目标的语境翻译;翻译的对等是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为目的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70.
张耘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09-111
语用失误是异文化冲突的常见现象。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是语用失误的两种类型,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可以阐释这两种类型的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都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言语交际的任何一方对语言与交际语境等因素(诸如语言使用者以及物理、社交、心理世界等)的动态顺应忽视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