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江泽民同志在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说:“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他还提出,新闻工作者要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  相似文献   
72.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作出的这一精辟论述,是对无产阶段新闻工作深刻而新鲜的规律性概括,意义重大。我们记者、编辑、评论员、节目主持人,都应自觉坚定、积极有为地做一个为党和人民造福的人。 坚定造福信念 新闻舆论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大,影响广泛而深刻。由于世界的复杂性、变化发展的多样性,新闻舆论工作是相当复杂的,要为党和人民造福,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3月3日《关于讲政治》  相似文献   
73.
要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工作,必须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的基本业务,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工作能力。因此,传播、交流、探讨新闻业务基础知识很重要,不可或缺。但是,正如《新闻与写作》上的许多文章所反映的那样,在新闻业务知识之中,也包含着新闻观念、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74.
在现代的新闻采访中,可以得到的书面材料是越来越多了。铅印的、电子打字的、图文并茂的……;材料的质量、表达力也在提高,常常是成套、成袋的材料,塞到采访者手里。这说明了什么?——人们普遍重视公共关系,勇于自己介绍自己。材料多,无疑给新闻采访带来了方便。但是,绝不能因此就以为现在的记者、通讯员好当了。绝不是现成的材料一到手,新闻就源源而涌,就唾手可得。材料多了,新闻采访中的一些新情况也随之而来。“拿了材  相似文献   
75.
新闻的意境     
有一年6月,我采访了一名女记者,请她谈采写体会,随后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新闻与写作》上。在我的采访本上,最后记了六个字:看唐诗,意境好。当时我们没有继续讨论,为什么读唐诗对新闻采写有好处呢?后来,我在工作中对新闻中的意境问题,逐渐有了一些认识。有境界成高格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为高格。这话对诗词来说很重要。我们只要看看唐诗、宋词,都会强烈  相似文献   
76.
新闻的政治导向是首要的,但新闻也有情感导向。情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细致入微,感染力、渗透力非同一般,作用面大而且深远。在新闻中怎样正确把握情感,传导情感,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无情” 有一种观念认为,新闻“应该把指称功能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功能”,“情感功能应该控制到最低的程度,以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新闻记者、编辑在传播消息时,如若有了对消息的评价或定义,受其控制来处理消息,那就是“情感功能占支配地位”了。(《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147页)这个观点是可商榷的。新闻当然要首先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怎么回事?”(即指称功能)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但这个“事”中并不是没有情感或“情感功能”都很低。如长江、黑龙江、嫩江发生大水,几百万人家园被冲毁,急待救助。这个事实本身就有强烈的“情感功能”。对于即将发出的新闻,发稿人一般都是有“评价”的,这种“评价”在采访中实际上已初步形成,否则记者为什么要采写播发这一新闻呢?对新闻有“评价”,有情感,并非和新闻的公正、客观必然对立,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许多情感因素浓的新闻事实,如果抽掉本来有的情感内涵,冷若冰霜地作报道,这也难说是公正客观的。 在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事实是有情的,应该恰当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