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 今年12月26日,是中国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今天,各族人民更加缅怀这位新中国的开创者。抚今追昔,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没有毛泽东及其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的引导,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不会取得胜利。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有  相似文献   
32.
本文针对我国文学界将1856—1860年英国侵华战争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提出商榷意见。认为此称谓未能准确地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应将其称之为“1856年中国抗英法战争。”  相似文献   
33.
学术界以1856年9月天京变乱作为分期标志,把太平天国运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此说不能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完整过程。根据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不同特点,应将22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划分为:准备时期、进攻时期、相持时期、失败时期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34.
中国现代史教材中的一个疑点徐修宜近几年来,我国出版了许多种中国现代史教材,对于促进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其内容、体例、学术观点等,皆未能从五、六十年代的基础上超脱出来。教材中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需要进行不...  相似文献   
35.
对溥仪被俘时间的考辨徐修宜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1945年8月,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他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溥仪被俘,不仅使“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划上了句号,成为历史的名词,同时...  相似文献   
36.
学术界传统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是由于洪秀全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其仕途被堵塞后 遂产生反抗清朝统治的思想,从而领导了伟大的农民运动。文章针对学术界的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商榷意见。认为,传 统之说过于公式化,未能反映出这场农民运动发生的特点。虽然洪秀全产生反清思想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在1840年 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某些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从而使中西思想在洪秀全头脑中发生冲突与融合,是西方的新 思想而成为洪秀全产生反清思想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
针对学术界称洪秀全不能代表中国共产党出世前,向西方寻找真理之说,提出商榷意见。认为,洪秀全从《劝世良言》中找到“平等”这一反清的思想武器,并在此旗帜下,发动了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救亡图存”的运动是他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结果。毛泽东称洪秀全向西方寻找真理,是针对他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而言,并非仅指他学习了西方的宗教。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方向,洪秀全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人物。  相似文献   
38.
湖北省的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人民起义后,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鄂豫皖边界地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笔者翻看近几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史》及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参考书,发现多数把黄麻起义后开辟的根据地,称之为鄂东北革命根据地。其实这次起义后开辟的应是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鄂东地区的黄(安)麻(城)两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伟大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在攻打黄安县城时,遭到了失败,一部分起义军突出重围后,便转移到鄂东北地区的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并在此将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但此时还没有建立以木兰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所以,在1929年4月,第七军又返回到黄麻起义地区时,其处境十  相似文献   
39.
徐修宜 《历史档案》2000,1(4):132-133
1912年孙中山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孙中山让位的确切时间在我国的有关重要书刊中说法不一,值得探讨。以《中国国民党史纲》等为代表的专著,称孙中山于1912年2月13日让位袁世凯。此说较为普遍。以《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为代表的专著,称孙中山于1912年2月14日让位于袁世凯。以《近代史研究》等为代表的书刊,称孙中山于1912年4月1日让位袁世凯。  相似文献   
40.
在众多的历史教学杂志中,我唯独与《历史教学》杂志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此我已形成了一种习惯,即只要每期的《历史教学》杂志一到,我便要暂缓吃饭,推迟休息,将杂志一鼓作气地从头到尾去翻阅一遍。这一期读完,又盼望着下一期的杂志早点送到。时常是在每月的中旬,若仍见不到新的《历史教学》时,我就要到邮局里去查询。这种对《历史教学》的特殊感情,并非是因为她为我发表了几篇短文,培养了和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