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3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中国经济学界,孙冶方和薛暮桥通常被称之为"双子星"。二人本是同宗远方堂兄弟(孙冶方本名薛萼果),在经济学界成就各有千秋,"双子星"的称呼,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52.
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信奉这种职业精神的记者,有的就因为要离前线再近一点,而牺牲了生命。对文字记录者来说,也情同此理:如果你写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知道的不足够多。可是,仅  相似文献   
53.
命运将他限定在了轮椅上,他只得往内心走去,用思想做脚,越行越远。而今,在泛娱乐化时代下的中国文坛,最后一位“用心灵写作”的人也离开了  相似文献   
54.
洪振快的新书《官心民意》出版前,作为他的同事,我先睹为快。他希望我能写几句话,印在封底作为推荐语。我写道:"在泛娱乐化的当下,洪振快是属于极少数既年轻又读书的人。他不仅读,而且思。为文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字里行间跳动着灵性和知性,好读、耐读。"洪振快学中文出身,却热衷于对历史的研究。他在沉下心研究历史的同时,也关注现实,常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有影响的报刊  相似文献   
55.
1970年代末,对鲁迅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而开幕戏,则是对"两个口号"的评价之争鲁迅是文学家,以杂文著称于世,但因时代的因素,被贴上"革命文艺的旗手"的政治标签,这个并非中共党员的人,就此拥有了巨大的政治"场域":自1940年代他在延安获得尊崇以后,他就不再是一个可以任学者自由评价的人,对他的作品的任何质疑,都涉及到革命文艺的方向问题,甚至还会卷入到所谓"两条路线斗争"  相似文献   
56.
中国为什么会改革?这是学界一直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改革向深水区迈进的今天,这个话题尤为人们所关注。有人建构“中国模式”来给出答案,也有人刻意解构“中国模式”寻找改革的原动力。答案五花八门,但都显示出对当今改革缺乏共识的一种焦虑。  相似文献   
57.
1980年代,国门洞开,西学涌进,尤其是西方哲学著作,譬如尼采,譬如康德,成为这个年代学子不同专业的共同“自修课”。也因此,在那个年代,国内的哲学家是受人尊敬的,而哲学这门专业,也如同现今所谓的“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一样,很是热了一阵,热到学历史专业的我,  相似文献   
58.
《资中筠自选集》近期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在首发式之前,出版社印刷一份介绍资中筠先生学术和生平的小册子,用了《资中筠:传递启蒙的光》这样的好标题,并邀请一些和资先生有关系的学者分别写几句话,我也在邀请之列,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59.
金一南的《苦难辉煌》一路颂扬、一路飙升之际,杨奎松的一篇《“辉煌”莫建沙滩上——对(苦难辉煌〉一书的正误与批评》的书评,曾让学术圈外一些读者多少有恍然大悟的惊讶:原来这本书竟然有“不可理解的错‘抄'‘不可接受的误‘读”’“不可理喻的编造”“不可容忍的剽窃”四大软肋。当然,也有的读者对杨奎松的批评很愤慨,认为他“尖刻”,是“学霸”。一场“笔墨官司”到现在也没有收场。  相似文献   
60.
1983年9月,在“清除精神污染”的大背景下,丁玲、曾克等老作家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的讨论会上,对作协党组的文艺方针及组织政策指名道姓地提出了尖锐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