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我看来,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比得诺贝尔奖重要得多。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有没有人得诺贝尔奖,而是中国教育是不是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了我们整个国民的素质。而现在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中国教育整个把人脑子搞坏了。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问题一样,是弱智化的。搞坏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的教育评价目  相似文献   
22.
钟道然说:我不原谅!其实,我,还有许多人,也都不原谅。不原谅谁?中国教育。中国教育有问题吗?有,而且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连我们有什么问题,或者问题出在哪里,都不知道。比方说,不少人都在讲,泱泱大国,居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岂非说明教育失败?这种逻辑,其实是很可笑的。现在没有,不等于将来没有。我看用不了多久,没准儿就会有。屠呦呦她老人家,不就得了拉斯克奖吗?那可是诺贝尔奖的风向  相似文献   
23.
言语忌讳各地都不同 北方忌醋.因为"醋"与"错"相近.吃饭的时候,问人家"吃不吃醋",会引起误会.  相似文献   
24.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已经不肯认错,不敢认错,甚至不会认错。 认错曾经要资格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认错这事,越来越难了。而且,越是地位高、名气大、粉丝多,就越难。痛痛快快说声“对不起,我错了”的,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25.
有些人很好奇,我在"百家讲坛"上的讲课方式和我写《品人录》等作品的叙述方式,是不是经过了特殊设计。其实,从1983年登上大学讲台我就是这种讲话方式,只是在小范围  相似文献   
26.
中国教育有问题吗?有,而且很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连我们有什么问题,或者问题出在哪里,都不知道。什么问题?丟掉了根本,搞坏了脑子。脑子被搞坏的表现之一,是不但不会分析问题,甚至也不会提出问题,包括不会反问、批驳、质疑。学校里教的,永远是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怀疑是不可以的,批判是不允许的,分析和实证则是不训练的。什么是科学精神?我以为,就是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分析精神和实证精神,是这四种精神之总和。不能怀疑,不准批判,不会分析,也想不到要去实证,当然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果是,文科生变成字纸篓,理科生变成机器人。谁都不会独立思考,每个人都丧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27.
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这就要有所选择。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相似文献   
28.
做错事了要认错,这是幼儿园小朋友都明白的道理,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比如一些名人做错了事,不是认错道歉,而是百般抵赖,甚至对批评他的人反咬一口。易中天先生从中国认错传统谈起,指出症结所在,分析深刻,论证有力。  相似文献   
29.
方言首先分南北。 南北方言不一样。 中国历来就有关于南方和北方的种种说法: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来北往、南下北上等等。这些说法,都不能颠倒或互换。比如南辕北辙就不能说成北辕南辙,  相似文献   
30.
读书时间     
天若有情天亦老。转眼间,已是数九寒天了。 数九那个寒天下大雪。雪夜里,最是读书的好时间。 读书,难道还要挑时间么? 也要也不要。真正的读书人,固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读书,都能读书,但什么时候最宜读书,或最合适读什么书,也还是有个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