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许多树在北方的深秋都是这种凋零的状态,变得毫无诗意而让人感到单调和枯索,如同一只美丽的锦鸡脱去一身毛羽那般。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  相似文献   
42.
说起书法的正大,就会想起颜真卿的书法。学书伊始,以哪一家作为启蒙范本是很讲究的。颜真卿和他的书法无疑是首选之一。传统的求学十分讲究范本对象的品格,而颜真卿就完全具备一是人品为人景仰,二是书品堂堂正正,大气凛然。都堪为楷模,自然可以让人放心效仿。颜书为人所重视,在于这条  相似文献   
43.
秋日的灯盏     
秋天来了,山野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相似文献   
44.
明代书坛处在一个难以超越的历史坐标点上,一方面是元代赵孟頫圆润柔美的书风强烈熏染,使明初书家难以摆脱这种影响,而这一书风又比较单一,缺乏阔大恢宏的气象。另一方面,书坛缺乏具有转捩能力的大家。帖学正走向下坡。于是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书法家济济一朝,却无象晋、唐那样领袖群伦的大家;传世作品不可胜数,却未见高潮迭起、划时代的大作。不过,我们也不同意《书学史》中的结论:“是代书学,真可谓江河日下,不足观者矣。且行草虽妙,实亦不能出赵吴兴肘下”。这种不加分析地将明代各时期不同发展状况混为一谈是失之偏颇和笼统的。事实是,明代三百年书坛,初期、中期、后期的书法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产生了三个时期不同的书风。  相似文献   
45.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准敢憎。”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  相似文献   
46.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抱朴子说得好:“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  相似文献   
47.
明清两代书风为当代书坛效仿的重要目标,说明了书法家群体审美观念的改变,书法家效仿时,由于不能理性地分析、剔抉明清书风中的弊端,导致了创作的极端.论文批评了效仿过程中缺乏审美理性、追求丑怪、讲究展览效果等问题,指出当代书法家必须摒弃创作功利意识,着重自我内在体验的感悟,才能获取书法艺术真谛.  相似文献   
48.
书法艺术语言的现代化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作者用较客观冷静的态度审视了悠悠千年的中国书法艺术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各时代书法语言的差异性和必然性 ,以及这种必然性所导致的书法艺术的发展 ,对当今书坛那种浮躁的创作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9.
尘埃     
尘埃是时光的足迹。时光走远了,尘埃就积厚起来。视觉要触及尘埃总是那么困难。有时八九点的太阳从天窗投射进来,借助了强大的光束,才可以见到无数的尘埃在飞舞。一脱离光束,视觉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凡有层面的,都是尘埃的栖息地,就是一枚倒竖的针尖,时日久了,也落满尘埃。有时落座前,会不由自主习惯性地伸出食指,在落座部位刮一下,然后仔细瞧瞧,看有什么附着物,若没有,才放心坐下,心里舒服起来。城市的尘埃这么多,有时上午才用白毛巾揩过,下午又落下了,“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真要如此,不知有多劳累?!一个小家的层面就有这么多尘埃,不消说大地这无比巨大的层面了。家庭的尘埃总是催人记忆过去的时光,常会思索,上午打扫是在何时?如果没有尘埃,时光就缓慢些。山中少尘埃,于是山中无岁月,只以月盈月亏计较。  相似文献   
50.
俯仰之间     
我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在十岁前后,那么地喜爱跑动。后来,我只能归结为我曾生活的那个家园。围墙内是碧绿的菜畦和如冠如盖的果林,还有遍地的柔韧杂草。那时的围墙用手工夯成,不高,更无须在墙头上戳入碎玻璃碴以防盗贼翻入。墙头披风渍雨,不须太久就显出苍老之相,不再那么有棱有角了。这使我轻松敏捷地攀上墙头,沿墙疾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