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5篇
科学研究   47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课程是实现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载体。教师作为课程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其执行水平和效果是反映课程场域中立德树人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五度”,即教师执行课程的法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尺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刚度、教师执行课程的速度、教师执行课程的效度。教师课程执行力具有“知力”“能力”“行力”“效力”四大基本表征。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发挥对正确认识课程、发展课程、以及实现课程育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课程是实现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载体。教师作为课程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其执行水平和效果是反映课程场域中立德树人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内涵可概括为“五度”,即教师执行课程的法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尺度、教师执行课程的刚度、教师执行课程的速度、教师执行课程的效度。教师课程执行力具有“知力”“能力”“行力”“效力”四大基本表征。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发挥对正确认识课程、发展课程、以及实现课程育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正>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校本课程的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爱尔兰国际课程研讨会"上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等人提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同时兼顾社会发展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本土  相似文献   
2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我国大学定位的问题凸现在眼前。本文针对当前大学发展定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且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
通过在Internet网上收集与三七相关的信息网站和数据库,为三七产业开发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26.
朱艳 《教师》2010,(2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迅速便捷地搜集各种教学信息,而且可以运用影音等设备为学生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7.
朱艳 《现代语文》2010,(7):123-124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而写作则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思考是多么的贫乏、稚嫩,有生命力,有价值有意义的佳作很少。长期以来,学生每逢习作,总是无事可叙,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这大多是因为偏离了“生活本源”造成的。  相似文献   
28.
旨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当今高职院校中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的学生沉默现象的解决对策。通过对辽宁省4所高职院校的372名学生开展实验,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实验前后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总结出的教学启示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职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焦虑,解决英语课堂上学生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29.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通过对18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次专题调查,旨在了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看法和需求,及其文化传播取向和传播能力.调查结果显示:1.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已对其文化传播能力形成抑制,2.学生的文化传播能力与需求出现错位,3.学生的文化传播取向兴趣导向明显.基于调查结果,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以帮助改进现有大学英语教学,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0.
朱艳 《当代传播》2005,(5):75-77
在世界全球化日益推进的情况下,经济上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在客观上给一些相对较弱的国家带来了方方面面的不利影响,全球信息流出现了“单向流动”的失衡状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希望,反全球化运动此起彼伏,各国都采取相应的抵制措施,而且文化自身的“维模”功能以及它的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的特性,使得弱势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抓住机会促进发展,在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中走出一务双向传输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