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频 《中国编辑》2003,(1):32-39
最近两年是期刊新世纪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期刊文化由20世纪到21世纪的转折之年。中国期刊世纪转折的核心含义之一,就是完成期刊种类的结构性调整,以形成品种、印数、印张和产值的同步增长,以融人世界期刊文化潮流,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期刊竞争。  相似文献   
72.
王维钧与期刊编辑学研究李频如果真有热心期刊研究的朋友问我:中国有期刊研究所没有?我会告诉他:有,附设在《女友》杂志社内,所长就是《女友》杂志社社长、总编王维钧。王维钧并没有自封他是所长。但他确实在十余年来的期刊编辑工作岗位上,孜孜不倦地研究期刊,探讨...  相似文献   
73.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就读叶子铭先生参予写作的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后来研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编辑家茅盾,都曾细读过叶先生《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茅盾漫评》等专著,但直到1995年7月,我才有幸第一次拜见叶先生本人。那天,因为南京大学举行毕业典礼,正等着他这位研究生院副院长就坐主席台并讲话。后与他只聊了十几分钟,我就告辞了。先读其书,再见其人,我感到叶先生是真学者,智慧、随和、热情。1996年元月,叶先生来郑州出席国  相似文献   
74.
正2014年1月8日,中国期刊协会主办了彭长城期刊编辑思想研讨会。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大多与会。中国期刊史掐指算来有200年了,以期刊出版家为主题的研讨会还真不多,更不用说为在世和在职的期刊出版家。彭长城拔了当代期刊史的头筹,也算实至名归了。专题研讨彭长城的期刊实践(包括思想)有必要也很有价值,但难度不小。集中体现在"《读者》现象"中切实地包裹着一个"彭长城现象"——一个与"郑元绪现象""胡亚权现象""曹克己现象"前后相继而又交叉关联的"彭长城现象"。"《读者》现象"及命名由来已久,相关的感想言说也已多见,但令人信服的分析呢?由于《读者》运作材料披露的相对短缺,  相似文献   
75.
1985年中国大陆出版期刊4705种,发行量25.6亿册,当时中国人口12亿多,国人年均期刊占有量2册多.这不仅成为中国200年期刊史的高峰值,也引起了一些期刊研究者的郑重关注.如何认识、求解1985年期刊总量增长的成因以及关联问题几乎成为中国当代期刊史研究毋庸回避的难题.张伯海先生在《期刊六十年回眸》中设专节《二十年难以越过的"屋顶"》中说: 在经历了1978年至1985年之间的期刊品种与期刊发行总量的飙升之后,中国期刊开始出现在发行总量上的踏步现象.1985年我国期刊发行总量为25.60亿册,此后或降为17.14亿册(1989年)、16.15亿册(1990年),或升为28.46亿册(1999年)、29.51亿册(2002年),到2007年,我国期刊发行总量总算微微突破30亿册,达30.41亿册.相比近二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发展速度之迅猛,期刊发行总量的缓慢微增,甚至时有下降的状况是与之不相称的.在我国,发行量是期刊出版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是衡量期刊出版业实力的金指标.因此,我们一再地期盼期刊发行总量走出洼地,也能像其他行业那样,有翻倍增长的业绩,但这一期盼总是落空.长达二十年之久,期刊发行总量游弋在25亿册到30亿册之间,难以超越,这就形成了令人焦急的"屋顶"现象①.  相似文献   
76.
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1984年内部出版的《编辑学与编辑业务》一书中,收有龙世辉的两篇讲演录即《关于文学编辑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文学编辑的基本素质》。文末的“作者介绍”中说:“龙世辉,男,59岁,湖南省武冈县人。1952年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学员。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当代》杂志编辑部副主任,现为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编辑出版过《林海雪原》、《三家巷》、《清江壮歌》、《前驱》、《代价》、《将军吟》、《芙蓉镇》等长篇小说。”初读此书是在1987年,我正在攻读编辑学硕士学位。第一次的神交就令我倾倒,龙世辉的编辑历程给我留下了深刻  相似文献   
77.
2003年我国对党政部门报刊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整顿。从中央到地方,共停办期刊395种,这是中国期刊历史上涉及期刊最多、影响深远的一次整顿。本文依据公开资料,对这批停办期刊的刊龄、类别、刊名、刊期、发行量、总码洋及在第一、二届国家期刊奖中的地位等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8.
沟通     
黄老汉种了一辈子的地,没想到竟然也培养出了一个当局长的儿子。儿子工作于县城,又忙,一年中难得回家一趟。这年中秋,又恰逢黄老汉生日,于是局长儿子百忙之中偷闲赶回老家为黄老汉祝寿。爷儿俩饭罢,就坐在院子里葡萄架下聊了起来。儿子端起茶杯说:“爸,咱俩好长时间没在一起……。”“别叫‘爸’,听着耳生,叫‘爹’!”儿子的脸阴了一下,但马上又恢复了正常。“爹,咱爷儿俩好久没在一起说说话了。今晚上,咱爷儿俩就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沟通沟通。”黄老汉点燃烟杆子,默默地听着。于是儿子问道:“爹,你这一辈子最高兴、最幸福…  相似文献   
79.
李频 《现代出版》2014,(3):71-73
出版活动分析的第二次课,以知识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47楼万岁》为案例讨论“2050年依然在阅读的经典”这一命题的真假。课后感受较深的一电是:我授课本想既当教练也当陪练,重在训练学生求解出版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做出版的能力,但这次课做陪练的不一定是我,很可能是学生,也就是说我的收获大于、高于学生。我更耽心学生误会:我找个目前无法论证其真假的命题来随意地应付他们。  相似文献   
80.
李频 《编辑之友》2001,(3):52-53
阅读学是与编辑学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在1987年郑州召开的全国首次编辑学理论研讨会上,曾祥芹先生就提交了<编辑学与阅读学>的论文.借鉴阅读学的研究方式,吸收其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编辑学研究的深入,如从阅读科学角度分析审稿、校对等编辑过程的内在思维机制,如遵循阅读规律研究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并制定可读性的定性与定量标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