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去年开始,湖北日报对新闻摄影专版进行改革探索,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作了大胆创新,由单纯追求画面冲击力向新闻和形象并重,由单纯摄影向图片和文字并行,由平面向立体转变。坚持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在“三贴近”上做文章,给读者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经过20多期探索,社会反响较好。3月11日,湖北日报编辑部举办摄影专版新闻业务研讨会。现将有关研讨文章摘要刊发。  相似文献   
22.
报社聘请特约记者,从大的方面来看,是体现全党办报、全民办报宗旨,体现党报反映民生的需要;从小处来看,则是可以通过生活在一线的特约记者及时传递出当地最直接的、鲜活的、真实的第一手情况。因此,特约记者可以说是一张报纸了解各方面情况最直接的耳目。  相似文献   
23.
近几年新闻摄影的发展,一批批摄影佳作给人耳目一新。仔细分析,在对一些大场面和大事件的处理上,都一改过去的传统模式,几乎都是以特写和人物取胜。 一、大场面与特写 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件出现的形式也是千姿百态,过去习惯的看法是有场面就好照,场面越大越过瘾,摄影记者到现场,一个广角镜头可以打天下,报纸对大场面也舍得版面,一览无遗,省事又省心。 具体记不清哪一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吹进一股新闻摄影的特写之风,“荷赛”、“普利策”的获奖作品,开始冲击我们的心田。在这些获奖作品中,不论是出场面的战争,还是出大画面的火灾、水灾,几乎看不到大场面,一律是特写镜头。特写,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态势走近中国新闻摄影同仁的面前。人们开始关注特写,研究特写的奥秘。  相似文献   
24.
作为党报摄影记者,经常要承担一些指派的重大采访任务,这些任务往往是一些题材重大、读者关注、带有很强的导向性,在新闻界也称之为规定动作。一般人看来,在这些采访中都不易出好照片,其实不然,只要记者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指派任务中也很容易出精品。 新闻摄影用独有的形象报道方式,承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这一鲜明的特点在各级党报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也正是因为这一鲜明的特点,才有了党报新闻摄影记者要完成许多规定指派的报道。 近些年,很多在党报工作的摄影记者都在说,“规定动作”太多,而获奖的又多半不…  相似文献   
25.
在当下,说到理发店,您首先一定会想到的是装修豪华光鲜的店面,理发时,还不时有理发师向您推销各种服务,剪一次发发的价格不会低于20元,不仅在大城市如此,甚至很多农村地区的理发店也是这样. 前几天,我来到了湖北孝昌,路过一条乡镇老街时,看到了一家理发店,非常具有历史感,仿佛让我穿越回了孩提时代.理发店位于一条老街上,街上岁月的痕迹明显,墙上的油漆已经斑驳.  相似文献   
26.
杨发维 《新闻前哨》2013,(12):94-94
因在湖北日报摄影部工作的关系,我常常会到湖北各地采访拍摄新闻照片。近些年在乡村采访发现,大多数村庄少了人气,许多村子少见青年人,老人、孩子居多,有的全家都进城打工,大门紧锁。2012年4月,在赤壁赵李桥采访,长长老街,近一半是铁锁把门,老房子显得异常孤单,昔日贴在门上喜庆吉祥的年画已经破裂,门锁生锈。  相似文献   
27.
28.
每当看到山区孩子因家庭困难而无钱上学的报道,每当看到失学孩子那一双求学的眼神,我的心在颤抖、在哭泣,在为无力帮助他们而懊悔。 当读到高宝燕和王光辉拍摄的《失学孩子的家长座上被告席》这组摄影报道,心情沉重又欣慰。 沉重在一个中学辍学学生达128名,欣慰的是谷城县赵湾中学在对辍学学生及学生家长多次劝学无效后,出于  相似文献   
29.
在报社编辑部,文字记者为了丰富自己所写的报道,往往想起摄影记者:唉,配个照片吧。 摄影记者为了能使自己拍摄的照片作为单条新闻在报纸上发得突出些,便不愿意和文字记者一起去掺和。摄影和文字,到底谁配谁? 我以为,谁也不用配合谁,两者在报纸上不是主从关系,是并列同等的伙伴,只是报道新闻时所借用的手段不同而已。 文字和摄影,在报纸工作中应该是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往往能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而平淡无味的照片,往往是单一地就事论事。由此联想到新闻摄影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为照片寻找多个形象支点?让我们的思维走出行业局限,迈进社会生活?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在摄影实践中,确不尽人意,出现了误区。首先表现在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上,没能把市场经济这一概念细化、深化,简单地认为市场就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又是农、工、商。如是乎,田头、车间、市场,千篇一律的图片反复出现报端,毫无新意可言。 表现之二:形象支点单一,照片平淡无味。按分工跑线的记者,多是从单一的部门出发,束缚了自己的思维,拍出的照片也多是直观的表层报道,而不是站在市场经济高度上俯视各部门的职能与社会协作及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照片往往停留在一个零散的点上,难以形成合力。 表现之三:忽略了摄影新闻现场不可重复的规律,不是到社会生活中去捕捉鲜活的形象瞬间,而是靠文字说明做新闻,人为地远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时刻变化、发展的形象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