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2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9 毫秒
71.
⑤浩然正气。我们抒发感情,不是“凄凄惨惨戚戚”的闺房儿女之情,更不是剥削阶级贪得无厌、醉生梦死之情,而是关心人民事业和命运之情。有了这种胸怀,感情豪壮奔放,施之于文章,才能激励人民为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拚搏。陆游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霓虹”。革命的浩然正气是我们抒  相似文献   
72.
由中宣部委托中国记协组织的观场短新闻评选活动,获得了预期的成果。黍列评委,研读全部参评作品,一方面感到有些篇章“笔下风生,飞入青云去”,看了还想再看,实在令人高兴;另一方面,少数篇目则如同“美女乱涂朱,粗恶丧天真”,技巧不精,题材好,写得差,令人掩卷叹息。综观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想,现场短新闻的写作,应该力求在下述三个方面臻于完美:  相似文献   
73.
几年来,按照《解放军报》社党委以基层工作报道为主的要求,我和其他同志一起,坚持以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作时间活动在部队团以下单位,主要进行基层工作的报道。由于长期活动在基层,生活在广大群众中间,有较多的机会直接参与群众的斗争实践,使个人的思想作风受到了锻炼,基层工作的实际知识日益增长,报道质量逐步有所提高。正如有人所说,深入群众,以基层工作报道为主,是—条思想、知识、工作“三丰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74.
几年来,报刊、电台大力宣传改革人物,成绩斐然,对实际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但是,前一段时间,部分报刊对改革人物的宣传势头减弱,显得有些冷落。这与我们国家经济生活中把改革放在首位的形势是不相称的。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虽多,但它与我们对改革人物宣传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是密切相  相似文献   
75.
《新闻爱好》创刊20周年,成绩斐然。有了成绩,万万不可在赞扬声中放头高睡,一定要永葆追求进取之心。为此,我将在这方面的观察与思考写成短,作为对一切有成绩的同仁的忠告。  相似文献   
76.
天天阅读报纸刊物,深感一些说理文章,作者不谙说理之道,或万千概念堆砌,或陈词滥调充斥,或板着面孔训人,或语言味同嚼蜡,把本来正确的理论命题或人生哲理讲得不成模样,读来令人昏睡。回忆平生所读之书,觉得说理能够使人入耳入脑的,《庄子》确有他书难及之处。于是翻检全书,粗作分析,将其说理方法作一归纳,供同好者参考。《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七篇,历代学者大都认定是庄子本人写的,其余则为庄子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一书的政治思想,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文风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对后世影响很大。明初方孝孺在《逊志斋集》…  相似文献   
77.
(一)老战友张健昌同志年过八十,决定从自己一生拍摄的无数照片中,选择若干精品出个画册。他打来长途电话,要我写篇序言。我年老疏懒,视力急剧下降,本应谢绝此类文字  相似文献   
78.
我读吴昊     
作为杂文名家,吴吴为众人喜爱,颇具影响力。我和众多的读者一样,也喜爱吴笑的杂文。读他的篇什,我每每想起韩愈关于“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吵(精微),欢愉之词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的论断。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吴吴的杂文中,“愁思之声”多有,“劳苦之言”常见,很耐咀嚼。由此我进而想到了吴灵所走过的路,想到了古人关于文章“穷而后工”的话。从文集中得知,吴笑一生多坎坷,历尽艰辛,酸楚备尝。大约正是这坎坷,使得他有如古人所说,“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行……奋发平文章”(韩愈)。他在22年的漫长岁月中戴…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话写性格李昭德为内史,娄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回顾、等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尀耐杀人田舍汉(乡巴佬)!”娄闻之,徐笑日:"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师德弟为岱州刺史,将别,谓之日:"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拜州牧,  相似文献   
80.
一次在某县招待所,看到县报上登了一位县领导动员群众搞好卫生防病的文章,通篇是训话口气,左一个“禁止”,右一个“必须”,张口“绝对不许偷懒”,闭口“限期戒除恶习”,真如同“三娘教子责备多”,“张飞打铁硬对硬”。当时想,父母官用这种口吻说话,报上竟照登不误,若读者不买帐,岂不糟糕!? 听当地人讲,这位父母官正直清廉,办事认真,只是当干部时间已久,渐渐多了几分骄矜,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