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通过对广西民族区域自治50年的历史回顾,分析和总结了民族区域自治在广西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开创广西民族区域自治工作新局面必须坚定不移抓发展,坚持不懈抓党建,继续深化开放创新和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分析发展绿色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基础上,提出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有效性路径:加强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绿色农业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强化科学管理,构建绿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示范典型;制定相关政策形成绿色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与有效途径,改善民生是推动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着力点和关键突破口。要准确把握"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践要求,增强推进改造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分类推进"城中村"改造,有效激发城市"城中村"改造动力,增强"城中村"改造合力,巩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根基,优化城市现代化建设环境,推动首府南宁城市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铁  林昆勇 《高教论坛》2004,(3):146-149,172
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以2000年广西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为依据,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对社会评价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将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包括两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的三级指标层次,并对每个三级指标的内涵进行了规定,同时要求兼顾处理好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在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要加强构楚优势互补的广西区域经济生产与服务体系,构建广西区域大交通体系和完善信息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广西区域产业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构建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地方区域创新能力,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两廊一圈”背景下研究中越经济互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中越经济互动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配套基础设施、较好的互补性基础上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创新环境是决定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和壮大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在对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内涵、影响和作用等方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逐步涌现出的经济与文化一体化互动发展的新趋势下,影视业异军突起,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影视业作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朝阳产业,正在日益成长为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导形态。  相似文献   
20.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可在自然灾害救助及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各类非政府组织在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灾害救助中的卓越表现,总结分析了该类组织在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灵活高效地为灾区群众提供各种社会救助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针对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发展仍然存在的障碍和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