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6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某些人的先富牺牲了多数人的环境,某些地区的先富牺牲了其他地区的环境。环境不公加重了社会不公。如果政治文明不跟进,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保护不落实,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将更大  相似文献   
12.
潘岳 《世界文化》2012,(1):23-25
“莫扎特现象” 莫扎特的头很大,有个双下巴,高鼻子,满脸麻子,并不英俊。不过,他一双眼睛大而明亮,流露出对生命的追求,对爱的渴望以及对死亡的感受。他把这些错综复杂的感情谱成旷古绝伦的音乐,是为“莫扎持现象”。  相似文献   
13.
西风胡杨     
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一、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 我们从现行的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成本有多大呢?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核算体系,没有一个数据使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中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不说环境与资源,即便从社会学角度看,GDP也不能反映社会贫富差距,不能反映社会分配不公,不能反映国民生活的真实质量。总之,GDP统计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缺陷,长期以来被人们所批评。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15.
潘岳 《科学与文化》2005,(12):40-41
在北京的西郊,有一座神秘的城堡,这里是中国的航天员培训基地,也是世界上第三座大规模的航天城。今年夏天,笔者有机会步入了这座科技城堡,洞悉了一个航天使者是如何完成地面的严格训练,最终取得上天资格的。  相似文献   
16.
潘岳 《科学与文化》2005,(10):20-20
从人类的祖先懂得用动物毛皮包裹身体御寒以来,纺织品就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够保护我们免受气候及其他多种可能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西风胡杨     
潘岳 《华章》2011,(9):17-18
胡杨生在西域。在那里,曾经有36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火台……都已被那浩茫的岁月风沙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1000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与荒凉的城,七八匹悠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一支天边飘忽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自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相似文献   
18.
法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戴高乐将军,就是在家求学自行成材的一个典范。二战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在法国诸如巴黎、里昂、马赛这样的大城市里,那些不愿意去学校的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便进行着这种与众不同的求学方式。在家里,一般是由妈妈来担任孩子的老师,很多家长一直要等到子女到了上高中的年龄,才送他们正式上学。  相似文献   
19.
哀牢夷的名称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史料中。一些西方学者和东南亚学者认为老挝的佬族、泰国的泰族(以下简称佬泰族)是哀牢夷的后裔,曾经建立了南诏国。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对比分析,应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哀牢夷属于古羌族,哀牢夷与东南亚佬泰族没有族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迈向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关头,开辟了一个国家质量认证的崭新领域——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质量认证的实质和意义 现代质量认证制度,已诞生了近100年。从1903年英国使用第一个认证标志开始,经30年代的发展,再到五六十年代普及到所有工业发达国家,七八十年代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质量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