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80年代中期,韩少功、王安忆、扎西达娃等在"寻根文学"的创作中,从"文化批判"与"文化构建"这两个向度出发,用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念与尺度对民族文化进行审视和表现,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采用的是现代派的象征主义艺术模式以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2.
“图像世界”的到来和“图像转向”的发生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从认知、文化和技术三个维度对数字时代教育图像转向的内涵进行解析,以探明图像作为思维形式、视觉话语和教育媒介的实质。提出数字时代教育图像转向的向度在于养成视觉素养以探求图像之真、丰富审美体验以感悟图像之美和引导积极价值观以确立图像之善。进一步确定数字时代视觉图像“图以解文”的方法性价值、“图以传意”的内容性价值、“图以激趣”的过程性价值以及“图以载道”的情感性价值。据此反思,提出数字时代教育图像发展的限度,即在坚守文字理性中避免思维范式的“逻辑缺失”、在维持学习秩序中提防后真相时代的“知识失真”和在重申教育返璞归真中警惕青少年的“童年消逝”。  相似文献   
33.
了解我国应用文发展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应用写作的理论建设与实践,都很有意义。本文将我国应用文产生、发展分为上古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六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辛亥革命至今等几个时期,并分别论述其萌芽、成型、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34.
梁实秋以其闲适淡雅的独特风格饮誉散文界.他早年写作新诗,致力于文学批评.撰写过50余万言的论著,尤以《英国文学史》得到学术界好评,还独立译成莎士比亚作品40卷.他的文学业绩是多方面的,而散文独标一格,成就显著.  相似文献   
35.
本文对诗歌“意象”这一重要的美学范畴进行了阐释,对意象组合的几种方式,即递进式意象组合,并列式意象组合、辐射式与辐辏式意象进行了具体地论述,并指出了诗歌意象创造所具有的审美特质:个性中孕育普遍性,单纯中蕴含丰富性,透彻中蕴藏含蓄。  相似文献   
36.
20世纪下半叶语文教学内容演进轨迹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内容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也最为困惑的问题.20世纪下半叶,语文教学内容沿着"文章本位--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的路线演进,借鉴语文教学内容演进的历史经验,对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写作行文前的积累活动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中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和方法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现实是在教学中网络与作文积累未能深度整合.本文以提高中小学生作文素养为目标,探讨借助网络进行作文积累的途径、方法与原则,以实现网络与作文积累深度整合.  相似文献   
38.
澳大利亚被世界公认为是当代西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最好的国家。在国家多元文化政策、新社会运动、教育改革等因素积极影响下,它走过了四十多年历程。至今,澳洲已形成了系统的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跨文化的批判性教育模式、明晰的媒介素养教育标准。基于澳洲经验,我国可以从宏观上分层次推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微观上,强化媒介课程设计和教学创新。在课程标准层面,尽量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开发上,平衡多元文化与不同层次的媒介活动;在教学层面,探索批判式的媒介素养教学模式,从而凝聚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使媒介素养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中小学以及更高水平的教育课程,进一步拓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广度、深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39.
吉雪菲  董小玉 《新闻界》2012,(10):21-23
自网络媒体出现之后,信息开始大量涌入读者视野,对信息的选择成了读者们很大的困扰。纸媒体可以通过以下举措来帮助读者摆脱"选择恐惧症":其一,主动策划新闻报道;其二,注意选材视角的新颖、报道内容的独特;其三,将采集的信息整合、分类后呈现在报纸上;其四,运用点对点,或分众传播方式,选择恰当的时机传递给读者最需要的信息;其五,重视反馈,及时与读者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40.
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的第六本著作《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视野宏阔,从新闻理论、业务、技术、新闻教育、媒介融合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2010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状况,以及学界、业界的关注热点,读后让人获益匪浅,回味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