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2010年3—6月《本月话题》预告:3月:部分家长要求学校撤换某位课任教师,该如何处理为好:4R:小学和初中有无必要常设“把关教师”;5月:一位教师上课时因学生严重违纪拂袖而去,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2.
一、什么是报业集团和报业集团区域化发展 (一)报业集团 报业集团,最早出现于美国.在美国新闻界,报业集团有多种称谓,如报系( CHAINS)、报团( GROUP)、报业公司( NEWSPAPERS)等.  相似文献   
33.
王亚敏 《大观周刊》2010,(48):147-147
牛津英语7A第三单元reading是一节关于美国万圣节前夜的文章.这篇文章以信件方式用孩子的口吻向笔友介绍美国万圣节前夜孩子们的活动,初步向初中生展现了一节生动的美国的"鬼节"--万圣节.那么,为什么这个在中国看起来是很严肃甚至有点谈"鬼"色变的鬼节,在外国(西方国家尤其美国)却是所有节日中一个最受孩子欢迎的节日呢?本文通过展示万圣节和中元节的传说与文化习俗,进而阐明由万圣节所反映出来的中美文化习俗差异.  相似文献   
34.
有些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就像张文质先生的《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今天,我又拿起这本书,又一次的感动……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生命质量的追寻,让心浮气躁的我渐渐地平静下来。静下来。能聆听到文字的呼吸,能嗅到文字的芳香。现撷取几朵“生命之花”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35.
据2005年6月3日的《北京晨报》报道:《南方都市报》记者手指被切案告破,原是该记者的女友雇凶报复,并非是得罪了某利益集团。这“出乎意料”的记者手指被切案让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令人尴尬的原因在于这之前几乎所有的媒体报道都众口一词地确定此伤害案的案由是: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大学中文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创建信息和网络教学环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网络环境下大学汉语教学策略,以提高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安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7.
王亚敏 《编辑之友》2011,(11):56-58
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体空前发达、并全面介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时代。在今天,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所获得的影响,都远远超过以往。许多事情,媒体是否关注、如何关注、关注到何种程度,都直接影响着事情的发展结果。正因如此,媒体被人们寄予了特殊期望,肩负着道义责任,它们的共同努力,将建构起媒体  相似文献   
38.
地市级党报在应对媒介大融合时,主要是通过技术、组织、内容、产业、产权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内容升级、渠道扩张、产业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融合,体现在终端和渠道上,比如报网互动等.报纸在开展投票、民意调查等活动中,可以利用网络发动网民参与,互动效果和受众的参与面将远大干平面媒体的单打独斗.微博、论坛、播客蕴藏许多新闻线索,也夹杂着精彩独到的观点,只要善于发现,有些可以成为纸媒报道的内容.《三门峡日报》将品牌专版《风周刊》在传播方式、流程再造、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按照网络技术特点进行创新和改造,在内容发布、采编行动、运行机制上一体化,使报网互动成为媒介融合中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共赢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9.
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一直被视为“软肋”。在常态课中,我们要么叫上几个学生将查字典得出的答案公布于众,要么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收效甚微;而在  相似文献   
40.
笑声歌声读书声王亚敏我的童年是在山中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门前横亘着一条长长的沟,又深又弯,恰似一条巨龙,白龙沟便缘此而得名。外婆家所在的村子并不大,几十户人家三三两两散居在白龙沟两旁。沟中有座破破烂烂的庙宇,由于远离人家,平日里绝少有人出入,显得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