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曹操还是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诗歌方面主张“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并性好俗乐“郑”声,又从而改造歌词;前者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先声,后者亦为建安五言新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散文方面主张为表“勿得浮华”,作戒敕“当指实而语,勿得依违”。又主“造”而反“随”,要求皆有创新精神等。  相似文献   
12.
陈延杰<诗品注>于1927年由开明书局出版以后,即受到同行学者的严厉批评.1961年,作者在旧注的基础上作了较全面的修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印行.以后,又不断重版.但它仍是一本错误颇多,很不规范的著作.似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的代表国家水准的出版单位,若再不断印行这样的著作也就不合"改革开放"的时宜了.因此,人文版<诗品注>应当重作.新版<诗品注>的主要问题有三第一是注释的讹误疏漏;第二是文献征引的不合规范;第三是文字校勘的疏失.新的<诗品注>本,应当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13.
前人少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解读钟嵘《诗品》品文者,今试从内容和品评方式两方面所显现的结构层次特点入手,对《诗品》品文的有关条目进行文本的校注释译,并在此基础上稍作理论发掘,从而为《诗品》品文中的某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证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前人少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解读钟嵘《诗品》品文者,今试从内容和品评方式两方面所显现的结构层次特点入手,对《诗品》品文的有关条目进行文本的校注释译,并在此基础上稍作理论发掘,从而为《诗品》品文中的某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证据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避讳学是中国的独门学问.事实说明,从避讳学的角度校注典籍是不可或缺的.中外学人也有从"避讳学"角度研究<诗品>者.有的用以校勘文字,有的用以考察版本,有的用以注释人物.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须用此作进一步研究.如<诗品>里的谢胱,宋人引录<诗品>者,皆作"谢眺".有些<诗品>校注本以为"眺"是误作.其实,这是宋人为避宋太祖赵匡胤之四世祖赵朓名讳而改,并非误作.另外,如<诗品下>之"殷不竞矣".宋人作"口不竞矣",此"口"当为宋人避宋太祖之父赵弘殷名讳所留.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发国 《图书馆》2003,(5):62-64
本文对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中更新观念、理清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河南省图书馆的人事制度改革实践;提出了深化图书馆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晋平原相陆机"、"其源出于陈思"二句的《疏证》补正如后:1.《疏证》所引"曹旭《诗品集注》校云"以下文字,不是曹旭校文,而是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之校语。2.陆机任职有作"平原相"者,有作"平原太守"者,有作"平原内史"者,《疏证》谓"不能确定何者为是"。按三者是互称,可通作。3.《疏证》谓"陆机诗今存104首,其中五言诗60余首"。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陆机诗120余首(含残句),其中五言诗80余首(含残句)。但逯氏还漏辑《答潘尼诗》(四言)一首。4.《疏证》赞同曹道衡说:陆机是"吴郡吴(县)人(即今苏州人)"。按陆机是华亭人,但未见历代《地理志》说华亭属吴县。5.《疏证》述陆机诗之体源节,还有两处"硬伤";同时,此节可补者尚有不少。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经费短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亦有十弊,(上)以举五弊,以下五弊为:六曰人事失考,七曰引述失正,八曰不明文意,九曰不重校勘,十曰不知阙疑,并作出举正。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颇有误漏.对"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的<疏证>补证如下:1.指出<疏证>所引葛洪<抱朴子>语有四处错误.2.通过疏释"才高辞赡,举体华美.气少于公干,文劣于仲宣"数句,补述<疏证>对陆机诗源出问题的疏漏;其中特别对比了曹植、陆机、谢灵运等三个同源诗人的六异十同;并指出<诗品>对陆机的这几句评语体现了钟嵘主"中和"的诗学理想及评诗时所用的所谓"圣贤"、"英雄"的标准和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