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王吉鹏  王鑫 《山东教育》2012,(13):42-43
2011年刚刚修订、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在小学阶段模型思想的基本理念和作用,明确了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这不仅表明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明确了建立小学数学模型是数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72.
文学创作在外在动力的刺激影响下发生。社会压迫是鲁迅散文创作动力的主要方面。早期散文中动荡时局导致鲁迅辗转求生颠沛流离;文化倾轧党同伐异让鲁迅更坚韧地去战斗。晚期散文中,鲁迅在黑暗统治与冰冷孤独中寻求精神救赎,在散文中向温情回归,用文字释愤抒情。  相似文献   
73.
"鸡兔同笼"是我国经典名著《孙子算经》中的数学名题,编入小学数学教材的目的,不是就题解题,也不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的意图在于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亲身经历并建立数学模型。在建模的过程中学会思维和推理,借助模型结构分析的方法提炼数  相似文献   
74.
为了永久占领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是中国的奇耻大辱。事变发生后鲁迅对这一事件反应强烈,对国民党政府不思抗日却制造内乱的行为进行深刻揭露和彻底批判,对于国民党政府对学生的镇压进行猛烈抨击。这一事变对鲁迅的思想造成深远影响,使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以后的文章中鲁迅多次提到这一事件,让人民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75.
鲁迅作为伟大的精神界战士,他挖掘出国民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来实现其"立人"的人学理想。鲁迅在杂文里书写了他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分别期许具有"摩罗"性格的精神界战士,找寻具有"破坏"精神的"生力军"和呼吁"造出"大群新的战士与其共同战斗的生命过程。从他最初的"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一直到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在上海为扩大联合战线所做的种种努力中可以看出,鲁迅倾其一生,都在为寂寞的战士呐喊助威,呼唤志同道合者与其并肩作战。鲁迅执著追求和探索"立人"的人学理想的一生,也即是他期许和寻觅战友的一生。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民众文艺周刊>在邵飘萍的报刊改革下成为当时文学思潮和运动的历史记录,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参与了其编辑工作,并"通读"、"校阅"稿件至16期.鲁迅在<民众文艺周刊>发表杂文七篇,译文三篇,杂文内容包含称颂革命先驱,同情底层民众,抨击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暴行和反动文人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并且有形象性、融理于情的文学特征.<民众文艺周刊>记录了鲁迅的抗争,也促成了鲁迅杂文思想和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7.
<新潮>是新潮社创办的五四时期著名杂志,它承续<新青年>的"思想启蒙、文学救国"的新文化启蒙宗旨,紧紧围绕民主和科学的时代主题,显示了在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抨击复古逆流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更凸显了关注热点从单向社会政治问题过渡到侧重现代文学建设中的中介角色和转换作用,成为青年学人在新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舆论阵地.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也是<新潮>存在过程中的早期支持者和重要参与人,而后来缘于对未来的不同探索使各自留下不同的历史路径和文化投影.  相似文献   
78.
《萌芽月刊》是革命文学的策源地之一,也是"左联"机关刊物之一,是1930年代鲁迅与新月派交锋的主战场。鲁迅的许多战斗名篇都发表于《萌芽》,他的许多有影响力的文艺理论见解和翻译也见诸于《萌芽》,《萌芽》因鲁迅的加盟而灼灼其华,熠熠生光。  相似文献   
79.
<文学月报>是"左联"继<北斗>之后主办的又一较大型的文艺刊物,先后由姚蓬子、周扬任主编.鲁迅曾热情地指导<文学月报>的编辑,并在该刊发表文章数篇.他热爱翻译工作,与同时代作家相互讨论自己的翻译观,并且引进及翻译外国文化成果和优秀文学作品;在文学创作、书籍出版、报刊编辑和美术绘图等方面,给进步青年以指导、支持、鼓励和帮助;支持、歌颂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中苏复交以热烈的祝贺,显示了他的政治立场和国际主义精神.鲁迅十分重视报刊这一斗争的舆论工具,并对中国现代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0.
一位鲁迅研究者曾有言:“《两地书》是生活教科书,是很好的精神财富,作为鲁迅、许广平通信集的《两地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情书,而确实够称得上一代青年的生活教科书。近期柏朝霞著《〈两地书〉论稿》(中国窗口出版社2010年11月版)出版,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