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揭密张季鸾的秘使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公报》主编张季鸾,抗日战争中因言论爱国倍受尊重,其丰富的日本知识和全面的对日见解,成为蒋介石对日外交的布衣顾问,甚至曾于1940年8月底秘密担任蒋介石的对日“媾和”秘使,成为抗日战争过程中蒋介石惟一一次主动对日“媾和”的全权代表。虽然这次“媾和”行动失败,但此次活动对考察张季鸾与蒋介石的关系,以及更全面认识张季鸾的新闻思想会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42.
43.
正高校自主招生已经实施了11年,但究竟要招什么样的学生依旧争议重重。近日,《钱江晚报》以《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推的都是学霸》为题,质疑当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仍与"奥数"等成绩挂钩。该报道称,在回应记者的采访时,浙江多所高中的校长分析,奥赛得奖生无论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还是自主招生中,都存在优势。温州中学校长潘建中告诉记者,大学自主招生时,一般都给奥赛获奖生加分,今年北大给一位一等奖获得者加了50分左右,清华给一位获奖学生加了55分。(1月15日钱江晚报)  相似文献   
44.
印刷术本身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在适应和选择上,利用印刷术往往超出了单纯的技术层面,还牵涉其他诸如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社会因素.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史同样如此,报纸对读者的想象汇集了以上的诸多思考.通过对木刻、西式活字、石印三种印刷技术的考察,本研究发现技术所带来的最大作用,不在于制造区分,而在于弥合区分.技术需迎合社会的需求,但这种需求是多方面的,并非技术进步就包揽一切.木刻、活字印刷、石印三种技术,虽然各自的技术特性有所不同,但当它们被用在印制报纸上时,它们的想象则是一致的,其最终所指向的都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平民大众.  相似文献   
45.
46.
编者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及所引发的大讨论,堪称中国新闻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曾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的王强华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他结合这一事件的前前后后,分析了媒体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在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前夜的1948年,毛泽东和刘少奇先后于4月和10月发表了关于党的工作的重要谈话,由于谈话对象、背景不同,谈话内容要点各有侧重。毛泽东总结过去,对党的新闻事业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刘少奇面向未来,对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侧重于具体实践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48.
1761年,卡拉斯案在法国发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该案事实被反复构建:图卢兹教会认为这是一起由于宗教原因的谋杀,这一结论获得司法认可;伏尔泰则认为这是一起与宗教无关的自杀。伏尔泰的事实建构虽然最终扭转了舆论,但其建构过程中细节问题颇多,诡异的是,这几乎没有招致任何批评。论文从媒介视角切入,认为伏尔泰采用了相较于图卢兹教会更偏向空间的媒介,跳出了宗教支配的绝对空间,扩大了案情议题的讨论范围,从而与“宽容”理念相契合,通过价值先导遮盖了事实判断中的疏漏,由此将自身的事实判断树立为权威,构成其实现舆论扭转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9.
王润泽  王洁 《新闻界》2013,(17):79-80
<正>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三家机关报,第一家为1930年8月创办的《红旗日报》,第二家为1939年2月7日以后的《新中华报》。前者为秘密出版,后者为四开三日刊。党的壮大和革命斗争的形势,都要求党有一家每天公开出版的大型中央机关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1941年5月15日,  相似文献   
50.
在近期涉港问题报道中,部分西方媒体以"不客观""不平衡"的报道表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媒体的报道偏见深植于政治与文化意识形态,常常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置于"他者化"的新闻框架,以报道的"双重标准"造成新闻内容的失衡。本文从报道的理论分析出发,对西方媒体报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梳理,并联系公共舆论安全讨论了媒介报道中意识形态偏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