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公益性出版的改制依然停留在事业单位办出版的层面.要想对公益性出版进行彻底的改制,就必须对其外部管理机制和内部组织模式进行改革,重构中国公益性出版机构非营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2.
王炎龙 《现代传播》2002,(1):103-105
媒介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跨媒体整合运作似乎成为传媒企业自我拯救的神话。阳光卫视与新浪网的“亲密接触” ,令圈内人心态失衡 :这是无谓的购并游戏 ,还是有效的市场整合 ?本文试图通过阐述两者竞合的背景和现状 ,冷静分析跨媒体运作的风险系数与可行性 ,以迎接入世后域外媒介集团的挑战。  相似文献   
33.
王炎龙  黎娟 《出版科学》2013,21(2):81-84
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建设中存在困局,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即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应实行差异化发展、合理选择入驻企业、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兼顾管理企业的经营性与功能性、培养并引进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等,以促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
周捷  王炎龙 《出版广角》2013,(Z1):48-51
网络环境下,阅读行为不断向数字化靠拢,经历着"媒介技术裂变—传播载体裂变—阅读方式裂变—阅读文化裂变"的路径演化。在传播技术革命进程中,媒介样态涌现与融合,新旧媒介交替或取代,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公众经常无所适从,人们创造新技术,同时又不断被技术所驾驭。重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俯身审视这个信息社会,会发现这位预测家提出的"比特时代""人性化界面""数字化生活"已经成为现实,而且还在往前推进。无怪乎他说:"当我们日益向数字化迈进时,会有一群人的  相似文献   
35.
2008年1月,四川卫视在原有的品牌成熟发展的基础上,从提升媒体品牌文化内涵力、培养品牌受众忠诚度和提高品牌栏目市场竞争力三个方面着手,利用自身平台和资源优势,引进国外热播节目的成功模式,配合创新性本土化运作,打造出了"潘婷闪亮模坊"这一具有自身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36.
王炎龙  蒋亚隆 《今传媒》2009,(11):16-17
传媒的飞速发展推动经济,传媒本身也成为一种产业.注意力资源的提升、新技术的融合变革、数字化产业的升级、信息的全球化消费等构成了传媒经济时代的复合特征.对于传媒经济时代,有学者认为:"传媒经济是以传播媒介为中心或为主导而形成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1]提出传媒经济时代的学者一致认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媒经济的崛起(牟荣,2002).  相似文献   
37.
关于网络语言传播现状,学界有众多观点,归纳起来有肯定论,否定论、合理论和发展论四种.本文以为,应从发展进化的思维来看待网络语言的传播,从而有利于语言的生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对我国省级卫视公益传播行为进行发展现状扫描,以美国著名学者H.拉斯韦尔关于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其存在的误区,并且避一步探讨传播策略转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9.
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兴的因特网,使我们的信息空间成了被媒介包围的世界。一方面,众多媒体为争夺受众各出奇招;另一方面,受众为获得信息的最大需求满足而吹毛求疵。在这种混合媒介时代,传媒市场信息供求矛盾必然导致白热化竞争。而研究新闻开发,把握受众心理发展新的兴趣点,则是大众传媒由宣传本位向新闻本位回归并获得效益新增长点的必由之路。纸质媒介追求发行量,视听媒介重视收视率,  相似文献   
40.
文章根据吉本斯新的知识生产所呈现的问题导向性、跨学科性和异质性等特征,结合出版业属性,从出版产业链涉及的主体出发,围绕以用户为中心、解决用户问题的知识服务特点,提出两种知识服务模式:知识生产者要立足专业资源,提供专家知识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提供高效便捷知识服务,建设多元、全方位的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