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1949年在上海谈到干部的责任时说,打仗时要下命令,作战计划要你签字,许多指挥员签字时手就发抖,因为那关系着仗的胜负,涉及到许多战士的生命。政府工作、经济工作同样如此,要颁布许多法令、签订经济合同,拿起笔时手也发抖,有的时候真可谓“一字值千金”,手不发抖,也不现实。“手要发抖”,是对工作慎重、负责的表现。搞新闻工作和打仗不尽相同,但我以为,在写每一条新闻时,也该有点“手要发抖”的精神。这是因为今日的新闻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时代的前进和后退。当然,今日的新闻也是明天的历史,将来人们查考历史资料要靠它,搜集、研究有关方面的问题要借助它,我们要对采写的每一篇新闻稿件负责,这里也包含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32.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33.
6月22日,江苏省2002年度报纸优秀作品在南京评选揭晓,我撰写的评论《“人民群众亮红灯的不能过关”》荣获二等奖。至此,我写的评论已连续7年获省报纸优秀作品,其中二等奖4篇。不少同行问我有什么诀窍,我想我无非是比别人多  相似文献   
34.
浙江省乐清日报社建立新的用稿制度,规定报社内部人员的稿件一律采用电脑稿。稿件由编委办分类并遮盖作者姓名(通讯员的稿件也是如此),然后在每日下午的谈版会上定稿。由于稿件上没有出现作者姓名,有效地排除了“关系稿”、“人情稿”,以新闻价值高低、稿件质量优劣来评判和取舍稿件,真正体现了用稿“看文不看人”的原则。我认为这种做法好。与此相反,时下有的新闻单位“看人不看文”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稿件取舍往往看文章作者的身份和地位而定,这可以说是一些新闻单位的通病,也是多少年都想治而难治的顽症。正因为“看人不看文”…  相似文献   
35.
去年中组部有关同志在审阅孟西安等采写的《用生命播洒阳光———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好支书郭秀明》通讯时批示:“这是人民日报两位记者写的通讯稿,许多故事和细节是新挖掘的,十分感人。”原来这两位记者是随中央10家新闻单位组成的采访团到郭秀明的家乡惠家沟,晚上记者们回铜川市宾馆食宿,而孟西安等却不回城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聊天,又到郭秀明昏倒的地点查看,从而挖到了别人所没有挖到的感人细节。人民日报阅评小组在评点该报记者蔡小伟采写的《县委书记刹“三风”》(见2001年6月7日人民日报一版)一文时认为:“…  相似文献   
36.
“倚门等稿”的启示田厚钢近看了两则新闻界人“倚门等稿”的轶事,很受启发。一则是在1934年,老报人林放大学毕业后,到南京的《朝报》当编辑,他一个人编国际版,除了编稿外,每天还要交篇言论,大都是中午挤时间写,工作非常紧张。老板很厉害,每天上班时就坐在门...  相似文献   
37.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可有人说,县报没有旗帜,根据是一年到头见不到社论,就连短评之类也屈指可数。还有人说,县报的旗帜举得不高,理由是报纸上的小言论特別少,而且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要想找一份四个版都有评论的县报着实难。县报评论数量少已成为县报编者的一个头疼问题。笔者对15家县市报作过一次统计,每家抽出10期,结果发现:只有一家报纸的评论超过25篇,10家  相似文献   
38.
假如一棵果树光开花,不结果,果农会把它砍掉当柴烧。同样,一项投资巨大、经过科技人员呕心沥血研制出来的科技成果,如果得不到应用、推广,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据报载,1990年我国科技论文总数居世界第15位,确实可喜;另据报载,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较大,而我国较小,确实可忧。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能再让科技成果“写在论文中、记在奖状上”了!要走到现实生活中去。作为新闻工作者在科技报道中,应特别注意到,在我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还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  相似文献   
39.
著名记者郭玲春曾谈到她对新闻写作的自我要求——“我要写得与别人不一样”。同样,“你写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新闻界前辈这样认为。这里所说的不一样,就是说要有新意。新闻要新,评论更要新。1999年8月,我撰写的评论《踢好“后三脚”》,在铜山日报综合新闻版头条发表后,同年8月24日的经济日报、第10期《党的生活》杂志等报刊也先后刊出。这篇评论先后5次获奖,其中一等奖两次(获徐州市好新闻一等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工作部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征文一等奖)、二等奖3次,是当…  相似文献   
40.
新年伊始,看了几张小报,发现许多版面变了,尤其是一些专栏的牌名换了。有家市报的一版言论专栏,由《杂谈》换成了《小论坛》;有家县报的《说长道短》变成了《读者论坛》,据了解,这些栏目的牌名也是前两年才改的。专栏的牌子年年换,据说是为了创名牌专栏。专栏,有人比作报纸上精心制作的“盆景”。没有专栏的报纸,可以说是一份“五脏不全”的报纸。专栏办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报纸的质量,一般来讲,没有一家报纸不想精心把专栏办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