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52.
信任是一种指向未来的社会行为模式,是社会成员共同生存的基础。察看当前教育场域,可发现各种形式的“信任危机”。文章分析了师生之间的个体信任和群体信任,以及教育系统的整体信任等三种信任类型,提出了完善教育信任机制、确立可信任的教师形象、建立双向互动的信任型师生关系等化解信任危机的对策,并以此来构建教育场域内的信任图景。  相似文献   
53.
石艳 《考试周刊》2011,(18):173-174
互动式教学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提高为目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角度,对互动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基本思路、策略教学和运用方法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54.
学校课程在信息社会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描绘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性图景。从传统课程向超学习型课程模式转变,在同质文化的基础上建构异质性课程文化,扩大课程发展空间,此外,为了保证信息化课程的顺利转型,关键是建立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并建立信息化课程的市场合作式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55.
能效课堂不仅仅是先进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是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于是我注重两方面的培养:一是快乐民主氛围;二是学生情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6.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园本教研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新型教研机制,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以及管理者自上而下所提供的管理支持机制。而目前的园本教研在上述两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以往传统的园本教研管理进行改革,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可以通过实行教研积分制、年级组长负责制、教师分层培养制等完善教研管理制度,为教师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开展以案例分析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改变传统观摩课的基本范式,建构多层面、多形式的立体交叉型教研模式,转变教师的教研管理和执行观念,提升教师的教研理念与教研能力。  相似文献   
57.
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的理论框架下思考中国的教育问题给目前的教育研究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很多研究者通常用“本土化”的诉求来表达抗拒西方文化霸权的心愿。本土化的含义是与国家、民族和地方性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可以明确本土化所包含的意义。在目前的教育社会学本土化建构中,存在着对局内人信条的肯定和对近经验的迷恋,其中隐含着民族中心主义和对社会权力结构复制的不自知,采用“文化自觉”的态度对此加以清晰的认识,应该成为目前教育社会学本土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空间可以分为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两个层次。社会空间概念的提出使得对于空间的认识脱离了具体层面并更为体现现代性的特点。教育空间作为社会空间,在不同的社会境脉下,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从书院到学校再到网络,教育空间在现代性的推动下不断进行着转换并以不同形式为行动者提供活动场景。  相似文献   
59.
石艳 《江苏教育》2007,(4):31-32
在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应用题教学一改原来“独立门户”的传统格局.而是融合于其他学习领域之中.并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实际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呈现。  相似文献   
60.
在经历了经典的灵光、现代性的转向和后现代性的分解三个阶段之后.西方社会学对于空间社会性内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空间的浮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学校的全新视角。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可以全面揭示学校所蕴育的社会性内涵.同时也为超越已有的教育社会学中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分野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