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米戎 《中国编辑》2007,(3):26-28
新年伊始,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宣布把2007年定为“全国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出版管理部门对图书质量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对出版社来讲,“图书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应该成为从业人员的共识。本文所指图书质量检查工作是指图书在完成加工、校对生产流程后走向流通之前所做的质检工作,是图书生产过程中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图书质量监控要“关口前移”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2.
米戎 《出版广角》2015,(2):64-65
图书付印前清样的质检工作既有同于编校查(纠)错的普遍性,又有异于编校的抽查的特殊性,因而也就不太可能对整个内容面面俱到。那么如何确保抽查具有有效性呢?这就有个如何确保查错效益最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辨识差错是编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有效地辨识差错是编校工作者必须常思、常想的问题.除学识性、责任心及经验性等因素外,对差错的敏感性也不应忽视,编校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对其加以培养和运用.  相似文献   
24.
与书稿打交道,违反思维规律、用词造句规律的语句时常映入眼帘,笔者对此深有感触。语言运用得正确与否,是衡量书稿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就像行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作者也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去行文,这个规矩就是语法修辞和逻辑规则。规范书稿中的语言不仅是保证与提高图书质量的  相似文献   
25.
米戎 《现代出版》2012,(2):53-55
对许多出版社而言,质检工作的任务是在清样付印前对其内在质量做最后确认,实属图书内在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质检者的责任之大可见一斑。很显然,质检者也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只有成为知识杂家方可胜任质检工作。  相似文献   
26.
向阳  米戎 《现代出版》2014,(6):60-61
出版物中难免有错字出现,人们可能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但出版工作者绝不可以这样,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错字能够酿成"错字事件",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孟颖  米戎 《现代出版》2011,(1):47-49
图书中差错遗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编校者的责任心、文化素质及经验不足之外,对差错的警觉性不高或是不能持续保持对差错的警觉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编校者无法预知差错在何处、以何种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觉性.做到“夕惕若厉”。  相似文献   
28.
29.
现实校对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读校,这就使得原本可以通过"对校"比较容易捕捉到的差错只能通过自己的判断才能发现,因此,有意识地记忆校过的内容应成为校对人员必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30.
米戎 《出版参考》2015,(17):52-53
所谓时效,通常是指某件事情的有效期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书稿内容也是有一定时间点的,如果不注意时效性,它的价值就会打折扣,如2015年初的一部弘扬省劳模精神的书稿中,介绍歼-15舰载机总指挥罗阳先进事迹的资料陈旧到只有他生前的事情,未能提及2012年11月25日其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而因公殉职的情况,更没有对国务院决定追授罗阳同志“航空工业英模”荣誉称号的情况的浓墨重彩,使事迹显得很平淡,这就势必直接影响到对英雄的宣传效果.笔者感觉,忽视时效性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政治错误,这里面最能说明问题的当属与时政性有关的一些内容,实应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